现在,很多同学复习考研英语,会选择用手译本做阅读精翻。
但是我发现,很多人手译做完和没做一样,约等于无效手译,文章还是看不懂,题目照样做不对。
问题出在哪儿呢?
原因就在于,精翻二字,90%的人只做到了“翻”,未做到“精”。刀耕火种和精工细作,效果怎么可能一样!
那手译到底应该怎么做才有效呢?
详细步骤来了!
一、先做题,再手译。
1. 速览题干,带着问题去做题。
只看五道题的题干,不要看选项!为什么?
一是,要考虑做题时间,题干加选项都读的话,单词量差不多200多词,一篇阅读的原文才400多词,都读的话,占用时间太长,不经济。
二是,四个选项里,只有一个是正确的,三个是错误的。也就是说,25%的内容是真实的,75%的内容是干扰你的,如果你的抗干扰能力没那么强,就别读了,万一读完了对干扰项的印象很深刻,直接影响理解和做题。
所以,做题前只看题干,不读选项。
2. 做完题后对答案,总结错因。
对照辅导书的解析,找出错题的原因。蒙对侥幸做对的题,尤其不要放过。请仔细研读辅导书得出正确答案的思路、干扰选项的排除原因,对比一下,你在哪一环出现了问题。
有问题的地方请用一句话做好总结,写在题目旁边。总结是你思考后的结果,你只有想明白了才总结得出来,只有总结出来,下次遇到同类型题目才能保持警惕,避免掉入命题人的陷阱。
不总结你就会一直带着这种读不透的朦胧感做题,好似雾里看花,结果就是同样的错误会一犯再犯。
所以,做题一定要总结,不总结只会原地踏步。
二、开始逐句手译。
1. 通读句子找主干。
拿到一个句子,不要着急忙慌就直接翻译。先分析句子结构,理清句子脉络:先找主谓宾(主干),再找定状补(修饰)。
用不同符号简单地标记一下成分,中学语文课上的那套句子成分划分符号,用起来就很可。
比如:
主语——下划双横线
谓语——下划单线
宾语——波浪线
定语——圆括号
状语——中括号
字丑,请保护好眼睛
2. 圈注生词和短语。
句子中所有不认识的单词短语都要圈出来,挨个查字典。找出单词在句中的真正含义,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结合语境进行推敲揣摩。
准备一个单词本,只记录单词在文中的释义即可,不要抄一堆字典释义,浪费时间还没效果。我们的目标是只求精、不求全。
不建议把单词释义标注在手译本上。基础好还行,查的单词少,记在手译本上没那么乱。基础不好的呢,一篇阅读那么多生词,写满了还有法儿看?
为什么要记在本子上?就是为了让你在复习的时候,在脑子里检索原文的语境是什么样儿的,然后根据语境再加深对单词的记忆。
另外,这个本子记完了就是你的专属考研单词本,不比单词书强百倍?!
3. 调整语序,开始动笔翻译。
翻译其实就是一个“调语序 润色”的结果。
前几天,一个学生私信我,自己句子成分划分完全没问题,但是翻译出来的和辅导书译文差距很大,很不通顺。我看了一下,一个原因是没有按照分析完的结构来翻译,没有调整好语序,比如后置定语要前置。另一个原因是,直接照搬了字典释义。
翻译讲究“信达雅”,一句话的翻译不是单词释义的堆砌和罗列,而是释义、语法、语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只是把所有单词的释义罗列直译出来,那么一本词典不就能解决所有翻译问题了么。
知道单词在文中的释义只是第一步,在翻译的时候,还要结合中文的表达习惯进行调整。
4. 只看中文译文,看通顺否。
翻译完一句,只读中文译文,如果哪里读起来不通顺,逻辑混乱,就说明翻译有问题。有问题的地方进行二遍理解,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重新修改。
5. 订正译文。
对照辅导书译文,用不同颜色的笔修改订正自己的译文。看看问题出在哪儿?是单词的语境释义理解有误?语序调整混乱?作者的潜台词没翻译到位?某些表达的褒贬色彩没看出来?一一修改。
6. 梳理段内逻辑。
每翻译完一段,再结合原文理解一遍,这一遍主要是解读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阅读的本质是逻辑!吃透逻辑才是做对题的法宝,这一步必不可少。翻译完全文,有余力的同学最好梳理出全文语篇的思维导图。
三、温故而知新。
比手译更重要的一步是“复盘”。
单词本拿出来,遮挡中文释义,回忆单词在句中的意群语块,反应出意思来。回忆失败的,圈出来后面再针对性复习。
句子分析中,遇到了哪几个不会的语法点?做简单梳理、巩固记忆。
翻译中哪几个地方,出现了严重的理解偏差?结合原文,再深度理解一下。
复习最重要的是思考和总结。联系旧知识,缝合上新知识,不断重塑更新你的知识体系,这样,知识才能慢慢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做到以上,才是有效利用了手译本。
我是猫叔,感谢阅读!
如果这篇文章让你觉得有所收获,点个赞支持一下我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