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圆圆微博,圆圆我爱你直播间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10 19:02:33

新闻背景:

近日,央视曝光了不少当红明星微博数据造假的事实。某艺人用户发布的一条宣传新歌视频的微博,竟然获得超过1亿次的转发。以目前中国微博总用户数3.37亿人的比例来看,相当于每3名微博用户当中,就有1人转发了这条内容。

“唯流量论”负面效应不容小觑

现在的娱乐圈有一种不良风气,艺人公司通过包装和引导,让粉丝觉得:我所喜欢的人,是弱小的无助的,是需要我帮助的,“不然他什么都没有了”。正是在这种不良风气的引导下,粉丝通过刷数据来实现一种自我满足和自我肯定,觉得自己是有存在价值的,以此来掩饰自己的不自信。

流量数据作为一个评价维度,本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可倘若演变成“唯数据论”“唯流量论”,出现所谓的流量明星——主要指那些因为在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中享有超高人气和大批粉丝、能够吸引网络流量、而备受市场追捧、占据一线商业资源的演艺明星。以及由此产生流量作弊现象,一些流量明星为保持自己的市场关注度,通过弄虚作假来买粉丝、买流量、买热搜、买点赞等,其负面效应就不容小觑。

靠造假“刷”知名度 文娱行业亟待重塑

流量明星是“流量黑产”的出头鸟,披着一身“光灿灿”的假数据,其实不过是“皇帝的新衣”。无论什么年代,真实的力量总会穿透虚假繁荣。对流量明星的曝光,除了要拔除“流量黑产”的旗子,也要真正铲除这一产业。影视造星行业要率先抛弃对流量的崇拜与依赖,渠道与平台也要拒绝把流量当成主要衡量标准,如此才能引导粉丝与观众走出流量干扰,更多去关注创作者与作品本身。

不是靠作品的内容和质量引来关注和口碑,而是靠造假来“刷”出热度与话题,首先是违背诚信原则。而流量明星作为公众人物,连基本的诚信都做不到,又如何给自己的粉丝树立起正向的榜样呢?尽管其中不乏一些粉丝主动雇佣水军为支持的偶像刷榜刷量,那只能说明当下一些人追星从一开始就已走偏,越是疯狂,越是亟待纠偏,粉丝文化需要重塑。

如果流量明星数据造假成为文娱行业的一种普遍现象,势必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诚然,在这条造假的链条中,流量明星获得了更多商业资源,粉丝群体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感,经纪公司、制片方、广告商以及视频网站等平台也赚得盆满钵满,看似皆大欢喜,实则整个文娱行业都会被严重扰乱。

坚决铲除“流量黑产”生存土壤

其实,“流量黑产”不仅存在于影视行业。在互联网上刷点击率是项“古老”的传统,目的是吸引眼球,技术也停留在拼劳动力的层面上。而现在,已经有了“专业”人士、“专业”公司、“专业”技术,并且渗透到产业之外,对社会诚信体系造成了威胁。这样的“流量黑产”,必须予以铲除。此外,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整个社会,都应建立起对数据严格管理、科学使用的规则,培养起对数据造假毫不宽容的态度,这样,“流量黑产”的生存土壤才会越来越少。

娱乐产业只是整个社会的一小部分,但是,数据造假的乱象却并非娱乐产业所独有。认真对待娱乐圈的数据造假问题,绝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希望借此机会,对数据造假现象进行全面的排查与反思。我们绝不会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生活在一个处处都是谎言的信息空间里,而要阻止这一天到来,需要从现在做起。

微言大义:

@芝士味的蛋挞:流量明星不都这样吗?

@圆圆:微博真实用户数都未必过亿。

@大帅哥:先把每个明星的僵尸粉清一清吧。

@这是夏天天天:北冥有鱼,其名为“坤”,“坤”之大,一亿转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一个成熟的市场不仅要有专业的创作者,也需要高素质的观众和成熟的数据平台。眼下,更多的观众群体趋于理性,他们不再为榜单和话题等“流量数据”买单,而更加看重作品本身的质量。市场也该看到,只有让脚踏实地钻研作品的创作者拥有知名度,打造出观众喜爱的、具有感染力的高品质作品,才是长远的制胜之道。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