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酸奶2020年的市场规模有500亿左右,从14年到20年,年化增长率接近16%。市场集中度与巴氏奶相反,他的集中度非常高,CR5达到67%。排第一和第二分别是蒙牛和伊利,第三是没有想到的君乐宝(15%),而伊利的市占率为17.8%,基本和蒙牛主品牌持平,远低于蒙牛 冠益乳双品牌33%的比例。
在伊利17.8%的市占率中,也包含低温的两个品牌,第一个为主品牌—伊利,第二个为畅轻,分别为7.14%和10.64%。
这样,伊利的低温产品线收入就梳理清楚了,畅轻的年营业额在50亿元,整个低温产品在2020年的收入大概在90亿(500x17.8%),加上在上篇中提到伊利巴氏奶收入10亿出头,整个伊利低温产品的收入就只有百亿元量级。
以上就是低温酸奶的现状和伊利所处的地位,接下来需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同为低温产品,巴氏奶和低温酸奶的集中度如此不同?
第二,未来伊利的低温酸奶是否能够做到第一?
对于第一个问题,首先应该找到巴氏奶与低温酸奶的不同,除了工艺之外,最大的不同便是口味上的区别了。
巴氏奶只有一个味道,不管是光明、伊利,还是你家自己挤出来的奶,都是鲜奶的味道。但酸奶不同,酸奶里可以有各种口味,比如柚子,草莓,各种坚果,谷物。
品类的长尾,就考验一个公司的研发能力。研发能力弱,跟不上市场的变化,消费者对这个品牌就会失去兴趣。龙头乳制品企业依靠本身的研发实力占领市场也是顺理成章的。
其次,冷链有优势的公司,产品的触达性更好。我喝得最多的品牌是新希望的“初心”。跟畅轻相比,他们两个的口味我都能接受,但初心的新鲜度通常比畅轻要好。每次去超市我都是对比下两者的日期,拿一瓶最新鲜的结账。
我想这应该不是我一个人心态,如果只单说某一个城市,伊利冷链的触达性一定没有新希望强,但伊利的面很广,依靠一二线城市的全国性网络,市占率就可以做到全国第二了。而在全国其他很多城市,超市里是没有初心这个产品的。所以,新乳业的冷酸奶在全国也就排不上号。
有了这两点,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伊利的低温酸奶能否做到第一。
我的结论是,伊利可以保持到全国第二就很不错了。上面谈到的两点优势,其实老对手蒙牛也拥有,他的研发能力不输伊利,冷链基础也不比伊利弱,伊利没有任何竞争上的优势。并且冷链是一个重资产行业,不仅需要有冻库,还需要冷链车,投入产出比较低。
在伊利的背后还有光明,在冷链这个领域,光明深耕的时间也是最长的。光明自己的冷链配送体系是自建的,已经布局形成了冷链的终端网络。
小结 |
我用两篇分析了伊利的低温产品,不管是巴氏奶还是低温酸奶,与竞争对手相比伊利并没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受制于冷链的辐射范围,低温产品很难出一个类似于安慕希这样的重磅产品,成为当家的大单品。低温产品对于伊利来说算是重在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