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峒十七位青年踊跃参加红军》 76cm×76cm 曾丹
《化峒十七位青年踊跃参加红军》 76cm×76cm 曾丹新时代的思想内容也必然被画家们关注。 于是,红色题材进入了创作视野。他们挖掘家乡的革命历史,如《红军亭下话当年》《化峒十七位青年踊跃参加红军》《清明祭扫英烈》。他们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如《天堑变通途》《幸福家园》。他们表现壮乡的新生事物,如《锦绣壮乡献血情》。这些打上新时代烙印的创作,既是农民画家们向主旋律潮流的有意靠拢,也是他们寻求突破自身局限而努力开拓的自觉尝试。由此可见,靖西壮族农民画家所描绘的边疆乡村不但幸福欢乐,而且还丰富多彩,昭示了“壮美广西,大美靖西”的美学特征与主题思想。
《壮乡三月歌如海》76cm×76cm 冯凯
生动表达壮族同胞的审美趣味
观看靖西壮族农民画,人们得到了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
首先是斑斓色彩中的浓浓暖意。画家们普遍选择了红、黄、橘、蓝、绿、紫等暖色作为颜色基调。这不但切合了表现欢喜的主题与气氛,而且还光彩夺目,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
例如,《壮乡五色糯米饭》通过大色块的渲染,凸显壮族的文化观念和审美趣味。而《流金溢彩丰收年》以金黄色稻谷作为底色,以壮族蓝色衣服点缀,强调丰收的喜悦。《南国满园妃子笑》则在黄色背景下突出满树荔枝的鲜红,以及人们笑收荔枝的情景。这些画的色彩让我们感到暖意十足,看到新时代边疆壮族同胞心底明亮,幸福满满。
其次是夸张构图中的别具一格。壮族农民画家们在作画时,不在乎美术透视技法,不强调比例真实协调,而是放飞想象,随心挥毫,注重构图的充实和意象的放大,以夸张手法强调所表现的内容,使画面充实,情绪充溢,浪漫色彩浓厚。《芒果飘香幸福来》的芒果近乎人脸,《喜*年猪迎新春》的肥猪比人还大,《糯米香里说丰年》的糯米满纸都是。靖西农民画可谓丰满十足。这样的夸张在突出景物时,也冲击着观众的视觉。画家们的笔法虽然简单,但不呆板。他们笔下的人物与动物生动活泼,生机盎然,声音响亮,情趣盎然,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黑壮风情竹竿舞》 75cm×75cm 黎程学
《放鸭啦》表现壮族少女被喧叫着冲出来的群鸭撞得两脚叉开之瞬间。《壮乡喜猜乐》描写壮族同胞划拳喜猜之景象。《黑壮风情竹竿舞》刻画壮家阿妹边唱边舞的情状。这些动感十足的画作散发出灵动的神韵。折头人物画法也是一种独特的夸张。画家们为了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喜欢画人物表情。当无法正面描画表情时,他们则采用奇特的折头方式,把背对人物的脸翻折过来,进而造成了背影与胸前的巧妙统一。
《回娘家》76cm×80cm 潘国际
《回娘家》就是这样的佳作。这种夸张既强化了作品的表现力,又打破了人们的欣赏定势,因而十分新颖。
第三是朴拙技巧中的精致优美。它表现在线条的流畅,仿佛行云流水,自然天成,令人看去感到顺眼舒服。例如,《板鞋律动》中参加板鞋比赛的壮家小伙虽然动作不同,但在律动中却能和谐统一,这得益于流畅线条的作用。
而《壮乡三月三歌如海》的人物击鼓、吹奏、张嘴歌唱,和飘逸的祥云与起飞的吉鸟融为一体,创造出了“歌如海”的情境。它表现在对细节的注重。《提线木偶》的精彩在于聚焦中间表演者的眼镜将从鼻梁滑落的细节,从而把他对表演的投入画得活灵活现。它表现在情韵的营造。《绣球抛给心上人》定格在一位壮族姑娘抛绣球的刹那间和周围众多的男青年双手接球的情景,其中情感选择的意韵耐人寻味。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艺术精致在《壮乡木偶》中有了象征的表现,蕴含着画家对壮族木偶艺术的深入理解和浅出表达。所以,靖西壮族农民画有着不一般的艺术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