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威尼斯分馆
三年后的1979年,这位艺术大玩家、古根海姆家族的叛逆女、现代艺术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与世长辞,过完了她传奇般的一生。骨灰埋葬在她自己的花园里,和她一起埋葬的,只有她养过的14条狗。
↑佩吉与她的爱犬
“连锁式”博物馆是怎样炼成的
平心而论,以所罗门的精明,很难想象他会做不赚钱、光赔钱的赔本买卖。也就是说,所罗门对于如何运用手里的艺术品资源赚钱,恐怕是有自己的计划的。然而还没等实施,连他在内的这一帮传奇人物,就匆匆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从第二任负责人约翰逊·斯威尼开始,古根海姆进入了职业策展人当家作主的时代。而正是从斯威尼先生开始,古根海姆博物馆就朝着“不赚钱”的红线一路狂奔了。
↑身为策展人的约翰逊·斯威尼
在他任期内,艺术品倒是收集了不少,还在艺术界创立了“古根海姆奖”,但是博物馆并不怎么赚钱。其后,艺术研究家托马斯·梅塞尔接任古根海姆博物馆主席,而且一干就是27年,其结果是换汤不换药——艺术品越收购越多,博物馆扩建装修得越来越漂亮,可就是不赚钱,直逼财政赤字而去。
↑托马斯·梅塞尔
这一切,一直到1988年,一位名叫托马斯·克伦斯的42岁中年人接手之后,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克伦斯入主古根海姆,也标志着“古根海姆”这出百年大戏,进入了最高潮的第三幕。而这一幕只有一个男主角,那就是克伦斯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