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训练计划做得漂亮,你也如预期地跟着进度训练,还是需要借着一些方法来检验成效。毕竟我们都希望训练有效率,而不是来健身房浪费时间。
知道怎么找到合适的训练重量和反复次数后,接着就是在「脑海」中,选择你需要练的动作放到计划中,就像去自助餐厅夹菜到你的餐盘里。
我习惯把动作分为上肢水平推拉、上肢垂直推拉、下肢推拉、行走、旋转、核心及其他(难界定的动作)等10种,不同教练会有各自的分类。
分类有助于我们训练不「偏食」。如果都是练相同类型的动作,身体可能还没恢复好又要被操,反而降低训练成效,何况有些动作还能彼此辅助。
有菜有肉(训练动作),再来就要看你的餐盘有几格(训练天数)以「想要练身体健康」、「一周训练3天」的情况为例,我会把下肢推拉、上肢水平推拉、上肢垂直推拉,视作重点安排。
热身时,练习旋转及行走训练,最后收尾再做核心(或是两者互调)。
第一天:下肢推+上肢水平拉+上肢垂直推
第二天:下肢拉+上肢水平推+上肢垂直拉
第三天:前两次想要加强的动作+体能训练(通常我会做间歇训练)
每个动作做10–12RM,3组。
此外,第一个动作不一定要是下肢,可以是你最想加强的动作。通常刚开始训练的精神和体力最好,我们习惯把最需要注意力的动作摆在第一。
附上我常用的动作与分类
- 下肢推:深蹲、分腿蹲、后脚抬高蹲
- 下肢拉:硬拉、罗马尼亚硬拉、单脚硬拉
- 上肢水平拉:坐姿划船、哑铃划船、屈体划船
- 上肢水平推:杠铃卧推、哑铃卧推
- 上肢垂直拉:引体向上、滑轮下拉
- 上肢垂直推:杠铃肩推、哑铃肩推
- 旋转:药球砸墙、Cable伐木
- 行走:前后跨步、左右横移
- 核心:僵虫、平板支撑、平板侧支撑
如果你是以减重、减肥为目标,关心体重、体脂的变化是正常的。
初期体重下滑会让人很有感觉,但后期发现数字不再变动也不要紧张,用皮尺测量体围,或是拍照对比、衣服变松或紧,亦是查看减重进度的方法。
经过「新手乱练皆变强」的时期,想知道有没有练对和进步,「重量」是个指标。
之前有分享过RM的概念。新手期后可以记录RM,用来评估自己是否有进步。像是3个月前你可能深蹲的12RM是20公斤,现在可以到40公斤。
但要留意!负重能力不是线性成长,有时候进步幅度会变平缓,甚至停滞。能享受越拿越重的成就感,也可以和失落感共存的人,才会练得久!
健身可以提升生活品质,而良好的生活品质,就是能活在当下!
健身后,你可能会开始在意饮食属性,选择吃得营养,使肌肉被破坏后能被修补。注重睡眠品质,因为睡饱能稳定心情与大脑思绪(不管你健身的目的是什么,训练、营养、睡眠是最重要的)。
睡眠与饮食不只能帮助训练有成,还能提高生活品质。像是:脾气变稳定、能思虑清楚地下决定、早上不用赖床、吃大家认为健康无聊的食物,能感觉美味并获得满足、很享受当下等。
这些改变都是查看训练成效的另一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