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图片 手绘 素描 简笔画,核舟记的详细景物素描画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3-04-15 11:16:01

姚建萍犹如油画的苏绣作品

事非经过不知难,从普通绣娘到“苏绣皇后”,这里面的艰辛只有试过的人才会知道,姚建萍不满足于传统苏绣千年不变的绣法,她四处拜师学艺,刻苦钻研,大胆创新,博采众长,将油画、国画、人物、肖像等题材与苏绣巧妙融合,把美术中的素描关系、光影变化、透视与色彩的表现手法灵活运用到刺绣中去,大胆的创新使传统苏绣有了质的飞跃。“户户有棚架,家家会刺绣”说的是苏州镇湖镇是刺绣之乡,然而这十个字说来简单,姚建萍却用了她一生的时间去实践、钻研,她心中那份对于光大苏绣的坚定让她忍痛将母女天伦放在了一边,指上的丝线成了她一生的牵绊,这或许就是木心先生口中的倔强。

4年前,女儿姚兰前往欧洲学习艺术管理。回到中国后,就读于清华美院,工艺美术硕士。姚兰在与母亲的传统技艺选择对立。不仅是对苏绣的抗拒,更是对母亲的抵触。然而,血液里流淌的东西是无法改变的,西方的教学体系并没有让她感受到内心的平和,她在异乡独处的时候思乡的感受让她看见了自己的内心。

“假如要改,也要倔强地去改。”

核舟记图片 手绘 素描 简笔画,核舟记的详细景物素描画(9)

姚兰与她的毕业作品—苏绣《远方》

姚兰在自己的毕业创作《远方》中,出乎意料地选择了苏绣,当她拿起绣花针的时候,时光穿过了两代人,无论是痴狂还是抵触,最终都被手中柔软的丝线化为了绕指柔。姚兰逐渐理解了母亲对于这份事业的热爱。最终,姚建萍、姚兰母女间因苏绣产生的隔阂也因苏绣而得以和解。

她成为了她,她们的人生就此将要继续和丝线缠绕,密不可分。而苏绣就是依靠着祖祖辈辈扯也扯不开的缠绕传承到了今天。不知道这样的剧情在历史上曾上演过多少次,只是当姚兰拿起针线的那一刻,镇湖镇或许只是多了一个绣娘,而苏绣的历史是否将要再一次被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无法判断,但是当姚兰也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或许她会更加温柔地告诉孩子关于苏绣中的讲究。

技亦灵怪矣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核舟记》明·魏学洢

《核舟记》这篇古文中关于核舟《东坡夜游赤壁》的描述烂熟于舟山村的每一位核雕艺人心中,因为文中的这枚核雕早已不知所踪,所以舟山核雕村的核雕艺人们前仆后继用刻刀再现着文字中的每一个细节,以此完成对核雕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对明人王叔远的膜拜。这枚小小的核舟是核雕工艺的一个代表、一个象征,正如提起舟山核雕,另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核雕(光福核雕)代表性传承人宋水官。

核舟记图片 手绘 素描 简笔画,核舟记的详细景物素描画(10)

核雕传承人宋水官

从1967年进入舟山核雕厂学习雕刻开始算起,宋水官与核雕的缘分已有50多年。很难计算甚至想象在这漫长的半个世纪,也是一个人的大半生时间里,有多少枚小小的橄榄核从他手中蜕变,成为价值不菲、令人称奇的艺术品。同样,细数宋水官的哪一件或哪一些作品可以谓之核雕精品,也变得不那么重要。当一个人把毕生的精力都用来钻研一件事,不管成功与否都是令人崇敬的。

核舟记图片 手绘 素描 简笔画,核舟记的详细景物素描画(11)

在纪录片《讲究》第四季中看到的宋水官,平常且可爱,感觉似乎和大多数这个年纪的老人无异,精神矍铄,慈眉善目,弯弯的眼睛即使严肃时也像带着笑。老人平时最喜欢做的事情除了雕刻核雕就是打牌,这与我们想象中的艺术大师相去甚远。也正是这样一个平凡真实的老人用自己的钻研精神将核雕技艺从建国后一度遇冷发展到2008年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宋水官的作用不容忽视;对于这门技艺的普及、发展和传承,宋水官师徒一百多人已是极好的证明,更不必说如今整个舟山村成为国内最大的核雕设计生产批发销售的文化产业基地。这个太湖之滨的小村子,因核雕而荣。这和宋水官的执着与坚持不无关系。

核舟记图片 手绘 素描 简笔画,核舟记的详细景物素描画(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