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句一句数景,一句一画:首句描写了山和飞翔的白鹭,西塞山是背景,飞翔的白鹭是画的主体景物;次句描写了桃花、流水、水中的鳜鱼,三个景物相互协调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优美的春汛图——岸边桃花盛开,与桃花相映的河水潺潺流动,水中肥美的鳜鱼轻快地游动,三个景物,有动有静,相互映衬,和谐自然。两幅画也是有远有近,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粗到细,逐步推近。
后两句用几个景物组成了一幅人物画:“青箬笠,绿蓑衣”,用简笔勾勒了人物的外貌装束;“斜风细雨”写出当时的自然环境,即天气,春风习习,细雨绵绵;“不须归”写出人物的心态。画中主体人物没有正面出现,但简单的几句话就把渔翁的形神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不愿归去的形和神,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说作者是匠心独运的山水画家并不为过,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青山,白鹭,鲜艳的桃花,清澈的流水,肥美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斜风细雨,色彩鲜明,意境优美,协调地构成一幅水乡春钓图。而且,几个句子,几个画景,相互映衬,关系密切。后两句虽然是简笔画,描绘的却是人物,是画面的主体;前两句描绘的两个画面,虽然有远有近,相互映衬,但却一起组成了主体人物的背景,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衬托了人物的生活情趣。
整首词作,充满了美感:景是美的——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桃红,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人和人物的生活是美的——一蓑风雨、垂钓春水的渔父,从容自适,悠闲自得;诗词中寄托的情怀是美的——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格调清新,反映了诗人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难怪张志和此词一出,人们争相效法,“渔歌子”渐渐成为格式稳定的词牌,且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为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