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探索创新城市管理现代化新路径,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才能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理顺“一套体制”
建立“大城管”格局
建立“大城管”体制机制,成立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充分发挥宏观指导、综合协调、高位监督和重大决策的作用。
把“全周期管理”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全过程,构建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增强城市治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通过不断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形成法治健全、标准完善、平台和网络高效、综合评价考核合理、城市安全宜居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的“大城管”体系,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树牢“四种理念”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处理好人民与城市的关系,树牢人民至上理念
城市管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把“为民服务、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努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处理好秩序与活力的关系,树牢精细治理理念
把“精细化”的理念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源头治理与常态长效治理相结合,坚持人防和技防相贯通,坚持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中心城区和郊区农村全覆盖,既保持城市干净整洁,又促进群众就业增收,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井然有序。
●处理好治理与服务的关系,树牢精心服务理念
把精心服务理念贯穿城市治理和行政执法的全过程,主动换位思考,主动倾听服务对象、市场主体和群众的声音,顺着群众的意愿去谋划和推动工作,变被动治理为主动服务,寓治理于服务,以服务促治理,把城市治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处理好力度与温度的关系,树牢柔性执法理念
牢固树立柔性执法理念,充分考虑市场主体面临的难处和群众的合理需求,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坚持宽严相济,教育与惩戒相结合,对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违不罚”“无过错不处罚”等“容错机制”,使城管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走好“五条路径”
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
●改善市容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按照“提品质、出精品、创经典”要求,提升标准、长效治理、堵疏结合、做好保障。聚焦市容环境问题,持续开展户外广告设施、侵占城市道路、市容环境秩序、门店烧烤经营专项整治行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化治理机制。积极设置便民市场(经营点),引导流动摊贩入市经营。
●坚持人民至上,推进城市共建共治共享
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要求,建立政府、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城市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党组织对城市基层组织的领导地位,不断提升党组织对城市治理的领导力和号召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政府对社会力量、群众自治组织等参与城乡基层治理的指导与规范;推动社区自治机制建设,推动法治、德治与自治有机融合;正视社会力量、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建设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加强协调配合,构建多部门联动机制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必须增强城市治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一要完善源头治理,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减少后期治理难度。二要加强过程管控,建立城市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以及属地政府的联动协作机制。三要健全和落实许可告知制度,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及时改正。
●延长治理链条,推进垃圾污水闭环治理
加快补齐垃圾分类处置、污水处理方面存在的短板,全力构建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城乡环境。一要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二要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三要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四要深入推进建制镇生活污水治理。
●打造数字城管,实现城市“全周期治理”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建立“主动发现、快速响应、扁平指挥、高效联动、敏捷处置”的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推动城市治理更智慧、更高效。一要加快建设城市运行治理服务平台,推动城市运行治理“一网统管”。二要用心做好便民服务,落实首问负责制和问题交办制,切实做到高效办结、限时答复。三要深入搭建“城市治理、一码智管”应用场景,全面完成市政公用设施赋码确权工作。四要加快推进建筑工地扬尘智慧化管控项目建设,确保施工扬尘技防闭环式治理措施全面落实到位。
来源: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