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裂性出血名词解释,出血病理学名词解释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3-04-13 09:45:01

赛鸽患病的病理变化,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充血

局部器官组织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含量增多,称为充血。

充血部位表现为增温、轻微肿胀并发红,而发红部位的皮肤用指压后即褪色,指放开即恢复原状。充血是动物体的一种防卫反应,主要见于炎症。

(2)淤血

亦叫静脉充血,是静脉血液回流发生障碍所引起的。

具体表现为:发绀、肿胀、温度降低;切开时,从血管内流出多量暗红色不凝固的血液。淤血往往多见于肺、肝、蜱、肾等器官。

(3)出血

血液流到心脏血管系统之外,称为破裂性出血。

血液中的红细胞从小血管渗出,则叫渗出性出血。

破裂性出血可见于盲肠球虫病的盲肠血管被寄生虫破坏,流出血液,随粪便排出。

渗出性出血可见于多种疾病,多数因病原微生物在血液中繁殖,使血管壁通透性改变而造成,具体表现在局部器官组织有出血点或小的出血斑,例如,鸽新城疫的肌胃角质膜下有斑状出血(或充血)。

破裂性出血名词解释,出血病理学名词解释(1)

(4)贫血

红细胞的数量在血液中不足时称为贫血。

表现为黏膜、皮肤苍白。引起的贫血的原因较多,主要是失血、溶血(红细胞被致病因子破坏)、营养不良、红细胞再生障碍(多见于慢性中毒)等。

(5)萎缩

器官组织功能减退和体积缩小称萎缩。

有病理性萎缩和生理性萎缩之别,如法氏囊(也称腔上囊)可随年龄的增大而缩小是生理性萎缩;如因病而致萎缩的则叫病理性萎缩。

(6)坏死

机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病理死亡称为坏死。

坏死主要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直接破坏细胞及周围的血液循环所致。具体可分为凝固型坏死(组织坏死后,蛋白质凝固,形成灰白色或灰黄色、较干燥、无光泽的凝固物,如鸽霍乱病肝上所出现的坏死点)和液化性坏死(组织坏死后分解液化,成为浓汁、坏疽、坏死性腐败)。

破裂性出血名词解释,出血病理学名词解释(2)

(7)糜烂与溃疡。

坏死组织一经脱落而留下已形成的残层缺损叫作糜烂,较深的缺损称为溃疡。

(8)炎症

当动物机体出现一种防卫性反应即称为炎症。

具体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发炎的部位还出现变质、渗出、增生3种基本病理变化。

(9)败血症

病原微生物进入血液,在其中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症状,称为败血症。

该症常使血管的通透性改变,红细胞渗出,在许多器官造成出血性病变。

(10)肿瘤

机体某一部分细胞发生异常增生,且其生长失去正常控制,而形成肿块,称为肿瘤。

它有良性和恶性之分,恶性肿瘤的特点是生长迅速,能向周围组织浸润扩散,能向其他部位转移,对机体危害严重。鸽的恶性肿瘤见于鸽肝癌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