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名市民前往内蒙古旅游,返深后于10月9日确诊,此为病例A。流调显示,10月8日18时,病例A与病例B在福田区的路边相遇,二人均未戴口罩,导致交叉感染。
目前病例A引发的后续关联感染个案已超过20例。
02
随地吐痰,多名路过市民被传染!
10月9日,韶关市政府通报,一病例于9月30日从呼和浩特返回韶关后,不佩戴口罩步行至公共场合、随地吐痰,传染了路过的数名市民,让其携带的变异毒株BF.7在韶关市社会面造成重大传播风险,公安机关已对该病例进行立案侦查。
03
行人道上“一传多”
福田区某人流密集的人行道上,病例蔡某某未正确戴口罩走过,多名同样未正确戴口罩的路人均被感染。
04
01
在小区当面“唠个嗑”造成“一传多”
深圳病例吴某某未戴口罩在小区活动,与邻居们近距离接触、交谈,当中有些人并未正确戴口罩,最后多人被交叉感染。
疫情期间,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措施对于降低传播风险、保持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市民什么时候需要佩戴口罩?该如何科学佩戴口罩?对此,北京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王全意给出了权威解答。
1、市民在什么情景下需要佩戴口罩?
王全意:除接种疫苗外,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预防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有着重要作用。
我们进入公共场所,不论是小区、单位、商场、超市,都要佩戴口罩。在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要全程佩戴口罩。
在乘坐电梯、进入地下车库等密闭环境时,要规范佩戴口罩。尤其要提醒的是,即使电梯里没有同乘者,也应佩戴口罩。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提高警惕,出门遛弯,到楼下超市买菜,到小区门口拿快递,都要注意戴好口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大大降低我们暴露于病毒的机会。
我们总结出了降低感染风险的3个重要因素:戴口罩、勤洗手和保持社交距离。如果能同时做到这3点,感染病毒风险会显著降低。
2、关于如何科学佩戴口罩,有什么需要重点提示的?
王全意:对于市民而言,如果没有特殊的职业需求,在一般的生活、工作场景下,医用外科口罩就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
佩戴口罩前,应保持手卫生。佩戴口罩时,要通过颜色深浅、皱褶朝向、金属条位置分清内外上下。佩戴后,上下将皱褶拉开,保证口罩能够遮住口鼻和下巴。双手摁紧金属条,让口罩与面部更好地贴合,保持密闭性。
我们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有些人佩戴时有把口罩拉下来,露出鼻部的习惯,这会影响口罩的防护效果。有些人喜欢把口罩挂在胳膊上,这还有可能造成口罩内面的污染。
3、公众日常佩戴口罩,应该多久一换?
王全意:市民在佩戴口罩时,如果潮湿或脏污就要立刻更换。正常情况下,建议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提醒大家要及时更换口罩。
4、是否有案例可以提示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对于预防新冠肺炎有重要作用?
王全意:市疾控中心就曾在流调中发现,有些人在返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因与确诊病例座位相近或有交集,而被判定为密接,但因为全程规范佩戴N95口罩、不进食、少走动、不聊天,全程做好个人防护,最终没有被感染。
5、除了规范佩戴口罩外,还有哪些日常习惯对于预防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十分重要?
王全意:作为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新冠肺炎除了通过飞沫传播,还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手卫生。外出回家后、触摸眼睛和口鼻前,要注意先洗手。
在照顾老人、儿童、病人前,也要做到先洗手,避免病毒通过接触传播给他人。
如果我们保持好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日常行为习惯,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
END
素材来源:燕丹学校、北京昌平
编:婉秋
审:王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