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唢呐艺术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时候,赵祥博曾以为唢呐是世界上最寻常的乐器。
在他的印象中,爸爸、姑姑以至老家的众多叔伯,似乎都会吹唢呐。
虽然他和去世的爷爷素未谋面,但也总是听长辈一遍遍讲起“爷爷小小年纪就代表家乡吹赢年长唢呐匠”的故事。
▲爸爸在家里吹唢呐时,气盘在嘴边好像一抹口红,让儿时的赵祥博新奇不已。
9岁时,爸爸带着赵祥博回老家,他第一次见到婚丧仪式上的唢呐吹奏。台上还是熟悉的长辈,台下人挨人都是村民,这一切让他内心莫名触动。
也是在同一年,爸爸开始指导他学习唢呐。赵祥博慢慢了解,不是唢呐太常见,而是因为“赵家唢呐班”祖辈传承,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五代。
▲虽然懵懵懂懂,但他还是听从家人的建议,安心练起唢呐。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祥博越发察觉,身边学习唢呐的同龄人寥寥。
他开始思考:唢呐真的是我自己喜欢的吗?为了解答困惑,他尝试学习了其他乐器——钢琴、笛子、葫芦丝。
然而,兜兜转转间,赵祥博最终还是发觉最喜欢唢呐:唢呐不加修饰和遮掩,更符合自己直爽豪放的性格。
▲最初是听从家人建议练习唢呐,后来赵祥博真正爱上了这种乐器。唢呐选中了这位00后少年,而这位少年最终也听从内心,选择了唢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