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没有居安思危而亡国的事例,古代居安思危的简短事例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13 10:54:13

文/格瓦拉同志

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秦齐楚魏赵燕韩,被统称为“战国七雄”,它们之间的战争与和平,几乎构成了当时中国的全部历史。其实,在“七雄”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实力相当雄厚的国家,在战国时期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被后世成为“第八强国”。这个不为人所熟知的国家,便是中山国。

中山的前身,是夏商时期白狄族(古代汉族先民之一)的一支,最早游牧在陕西省北部,春秋初期迁徙到太行山区,因居住地位于鲜虞水(今山西省五台县境内的清水河)流域,因而得名为鲜虞族。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鲜虞先后降服周边的肥、鼓、仇等部落,组建起强大的部落联盟,并伺机向中原进犯,以掠夺人口、财富和土地。

因为没有居安思危而亡国的事例,古代居安思危的简短事例(1)

春秋初期形势图

​按照司马迁的说法,春秋是一个“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的超级混乱时期,而中原社会环境的极度动荡,也为周边少数民族的入侵提供了良机。正是抓住中原各国混乱的良机,鲜虞开始频频南侵,不仅长期威胁晋国的安全,而且还先后灭掉邢(前652年)、卫(前651年)两个诸侯国,亏的齐桓公率联军进行反击,才遏制住鲜虞的攻势。

春秋中后期,鲜虞遭到晋国的攻击,不仅属国肥、鼓、仇等先后被灭,甚至连“老巢”中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也一度沦陷。经过多年的辛苦发展后,恢复元气的鲜虞在前507年反攻晋国,不仅一举收复中人城,而且还大败晋军,俘虏晋国勇士观虎。次年(前506年),重创晋国的鲜虞正式在中人城建国,因城中有山,因而被称为中山国。

因为没有居安思危而亡国的事例,古代居安思危的简短事例(2)

中山建国初期与列国对峙图

​中山建国后,不仅长期与晋国交战,而且还主动介入后者的内政,收留并支持晋国大夫荀寅对抗执政赵鞅(赵简子),意在削弱、分化晋国。赵鞅对中山国的做法极为愤怒,因此在前489年倾尽全国兵力进攻它,最终将其彻底击溃。这场战争对中山国的打击极为沉重,以至于此后20多年的时间里,史籍中都没有关于它的任何文字记载。

晋国对中山国的打击持续多年时间,直到它被赵、魏、韩三家分解后,才为中山提供了难得的喘息机会。前414年,中山武公姬窟率部众离开祖源地,迁徙到东部平原求发展,并在顾(今河北定州市)建立新都。此后,武公仿效华夏诸国的礼乐制度,建立适合中山国特色的政治、军事、文化制度,使得该国的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因为没有居安思危而亡国的事例,古代居安思危的简短事例(3)

魏国灭亡中山后的战国地图

​武公薨逝后,中山遭到魏国优势兵力的进攻,经过3年的苦战后,最终在前407年被灭亡。中山灭国后,桓公姬恒率残众退入太行山中,经过20余年的励精图治,终于在前380年驱逐魏军,成功地光复故国。中山复国后迁都灵寿,并继续学习中原的社会制度治国,不遗余力地发展国力,使得国势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由于中山将赵国的领土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因此成为后者的心腹大患。在威胁中山割让土地未果的情况下,赵国在后者复兴后不久,便连续发动两次(前377年、前376年)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但均被中山国击败。此后,中山国开始在边境上修筑长城,以抵御赵国的侵略,并取得积极的成效。

因为没有居安思危而亡国的事例,古代居安思危的简短事例(4)

中山复国后的战国形势图

​经过桓公、成公父子两代人的辛苦经营,到衅王姬厝在位时(前328-前308年),中山进入鼎盛时期,虽然疆域并不辽阔(约3.5万平方公里),但国富兵强,是中原各国不敢小觑的国家。前323年的“五国相王”事件中,在魏国犀首(官名,具体职掌不详)公孙衍的斡旋下,中山获得跟魏、韩、赵、燕4大国平起平坐的地位,一举跃入列强行列。

中山被承认为强国后,开始大规模地介入中原事务,除多次参与联合伐秦的战事外,还曾在前314年伙同齐国伐燕,一战攻取数十座城池,并劫掠到大量的珍宝。正是凭借着这些成就,中山国“错处六国之间,纵横捭阖,交相控引,争衡天下”(见清人王先谦所著《鲜虞中山国事表、疆域图说补释》),经常被后世称为“七雄”之外的第八强国。

因为没有居安思危而亡国的事例,古代居安思危的简短事例(5)

中山国都城遗址

​伐燕战事结束后不久,中山衅王薨逝,先后继位的国王姬姿和姬尚完全丧失忧患意识,毫无改革进取之心,整日里宠信奸佞、不恤国政,使得该国的政事败坏,国力因此大幅下滑。趁此良机,赵国从前305年开始便持续进攻中山,前后共用了整整十年时间,最终将其击溃。前295年,中山国都城灵寿沦陷,国王姬尚被俘虏,随即被流放到肤施(今陕西省榆林市南部)。至此,强盛一时的中山灭亡。

史料来源:《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北狄族与中山国》、《鲜虞中山国史》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