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资讯还不发达的时代,人们主要以书信传达信息,纸质文本的公函和私信,充斥于人们的生活之中。至今我还依稀记得那个街道两侧满是邮筒的时代,小小的信纸承载的是无限的情感。而在信件之中,我们往往会在信件的结尾留下“此致敬礼”的字样以表示尊敬。“此致敬礼”是祝颂问安的敬语,其中也包含了“前文已毕”的结尾意涵,可视为落款的一部分。实际上这种书信的写作格式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并且在不同的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述。“此致敬礼”属于是近代才出现的产物,由于距离我们的时间最近,所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当我们回到两千余年前的秦汉时期,书信公函之中就已经有了类似的敬语,其表达方式和我们今天区别迥异。其具体的情形如何,且待在下慢慢道来。
怀念写信的时代
两千年前的公文落款
中国自汉代开始就形成了文书行政的帝国体系,国家内部是以各类文书互通信息,将整个国家联系到了一起。各级政府有专门的官员来负责管理、运输各类文件,以确保各级地方的运作。而在汉代的官方文书中,公函的格式和体例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标准。从开头到落款都有一定的规范,不可轻易出错。一直以来,后代学者都是依靠《史记》、《汉书》等传世文献来推测当时的文书情况。但是,随着地下出土资料的井喷式出现,大量的官方文书被发掘出来。上面的文字清楚的记载了汉朝时期的文件规范和相关细节。其中,以长沙五一广场出土的东汉五一广场简最为清晰明确。它当中包含了多份汉代的公文,如:
六月十七日辛亥,临湘令守丞宫叩头死罪敢言之,中部督邮掾费掾治所谨写言宫,惶恐叩头叩头死罪死罪敢言之。
这是一份由临湘县代理县令的县丞所上传的一份文书封面,汉代的竹简册一般多达十几支竹简,整理成册后需要在最上面的竹简中书写封面。当中需要注明各类自然信息,类似于我们如今的公函首页。从中可以看到,书写的时间,人物都非常的清晰。所记录的主要内容就是“中部督邮掾费掾治所谨写言宫”这一事件。督邮作为汉代的职官,对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他是主管地方行政监察的官员。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巡视各方,负责考察吏治、宣扬国家的政令,每个郡一般都有若干督邮。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县宣传部长兼纪委成员,他所处理的事情一般都会在当地发公文传至上级主管单位。由此形成了一封典型的汉代公文封面,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结尾落款就是“惶恐叩头叩头死罪死罪敢言之”,这就是当时公文的常用落款,相当于我们如今的“此致敬礼”。
此致敬礼,古已有之
汉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官员高低上下尊卑分明。当下级官员向上级官员呈递公文时,一定要以极为谦卑的口吻书写。“叩头死罪敢言之”是最多见的落款敬语,有时开头和结尾都会使用。当需要表示更加谦卑的态度时,就会重复书写,如“叩头叩头死罪死罪”。这就是表达极度的谦卑,而不是因为官员犯了罪。如果要是平级单位传递文书,则是直接以“敢言之”结尾落款,而没有表示谦卑的用词。这种习惯应该是出现于汉代初期,国家内部正式确立了严格的尊卑体系之后,才衍生出了这样的信函行文内容。《汉书》之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汉景帝时期的丞相卫绾是平民出身,为人仁厚纯善。汉景帝时期曾经特意征召他,但是他并没有赴任。据史料所记:
“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病。’”
这当中的“死罪”就是表达谦卑的敬语,并且以此来缓和气氛。汉文帝时期的名臣冯唐也曾经在和汉文帝探讨国策时用了这样的词语作为结束句。在《汉书》中云:“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繇此言之,陛下虽得李牧,不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这都说明在西汉前期的官方对话和文件中,以此作为敬语谦辞已经是常态。
冯唐易老
同时,汉代的这种敬语谦辞是遵循着“先国后家,先君后臣”的规则实行起来的。汉武帝时期的馆陶公主称窦太主,论辈分是汉武帝的姑姑。可是在国家的正式场合中还需要向汉武帝行君臣之礼,言语上极度谦卑。《汉书》中记录了一段姑侄对话的场面:
“主乃下殿,去簪珥,徒跣顿首谢曰:‘妾无状,负陛下,身当伏诛。陛下不致之法,顿首死罪。’”
顿首死罪就和日常官文书中的“叩头死罪”非常接近了。这可以看出,汉代的高层之中也遵循着这样的话语原则。虽然有血缘和亲情的因素存在,但是作为汉朝的核心统治阶层,“先国后家,先君后臣”仍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