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月宝宝打流脑疫苗身上起水泡,宝宝打流脑疫苗出疹子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09 02:53:09

九个月宝宝打流脑疫苗身上起水泡,宝宝打流脑疫苗出疹子(1)

  ■晨报记者王莉婷采写

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和疫苗“亲密接触”了,这也使得家长对疫苗又依赖又担心。疫苗,究竟为人类带来了什么?疫苗是怎么分类的?接种后会有哪些反应?4月23日,生活晨报记者请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划免疫科科长张萍做了详细解答。

实施免疫规划后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

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使用的疫苗可溯源至人痘接种术,这项技术起源于公元前200年的中国文明。

通过预防接种,全球已经成功消灭了天花;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无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野病毒传播;全球因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和麻疹导致的发病、致残与死亡也显著下降。

我国1978年开始实施免疫规划以来,通过普及儿童免疫,减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疾病发病和死亡。2000年我国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张萍说,尤其是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后,小于5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67%降至2014年的0.32%,因接种疫苗减少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3000多万人。乙脑、流脑等发病人数也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我省一类疫苗有13种

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我国的疫苗分为两类。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接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一类疫苗以儿童常规免疫疫苗为主,目前,我省的一类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A C群流脑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和甲肝灭活疫苗13种。

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接种的疫苗,包括水痘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狂犬疫苗等几十种。

接种疫苗有反应?别担心,妥善处理即可

1.注射类疫苗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反应

孩子接种疫苗后,注射处出现短暂的红、肿、热、痛的局部炎性反应是很常见的,几乎每种经注射接种的疫苗都可能引起这种局部反应。其中比较明显的如破伤风疫苗,还可能同时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注射部位有瘙痒感等反应。这些局部反应一般都比较轻微,大多在两、三天后自行消退,属于接种疫苗的正常反应。

处理方法:用清洁毛巾热敷注射部位,可以减轻疼痛感和不适感。注意不要让孩子抓挠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继发感染。如果接种疫苗部位的红、肿、热、痛持续性加剧,局部淋巴结明显肿大、疼痛,说明有可能出现继发性感染,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处理。

2.注射百白破、麻疹、流感、脑膜炎、甲肝等疫苗出现发热反应

接种疫苗后最常见的全身反应是发热。比较容易引起发热的疫苗有百白破、麻疹、流感、脑膜炎、甲肝等疫苗,其中以孩子3个月时首次接种的百白破疫苗所引起的发热较为明显。这种发热一般在接种疫苗后的24小时内出现,发热的同时还常常伴有乏力、嗜睡、烦躁和周身不适等全身反应,少数孩子还可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孩子的体温都在38.5℃以下,可持续1-2天。

处理方法:如果发热在38.5℃以下,孩子没有其他明显不适,就不必进行特殊处理,让孩子多喝温开水,多休息,一般1-2天内体温就能恢复正常。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同时还伴有较严重的烦躁、呕吐等症状,或两天后体温持续不退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3.注射麻疹活疫苗、水痘疫苗等出现皮疹反应

接种疫苗后无其他原因而出现的皮疹当中以荨麻疹最为多见,一般在接种后数小时以至数日发生。特殊皮疹,如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于接种后5-7天出现稀疏皮疹,麻疹疫苗引起的皮疹非常轻微。水痘疫苗接种后12-21天常见有丘疹、水泡或疱疹出现,一般不多,约在10颗以下,不会结痂。

处理方法:这些皮疹相比真正感染疾病而引起的皮疹要轻微得多,而且大多可以在数天内自行消退,一般不需要治疗或处理。

4.注射卡介苗出现丘疹和硬结

接种卡介苗后的局部反应最明显,持续时间也最长。接种后2-3天内,注射部位的皮肤略有红肿并很快消失。接种后2周左右,注射局部出现红色的丘疹和硬结,硬结大约有0.5-1厘米左右。随后硬结中央逐渐开始软化,形成带有类似黄色脓液的小疱,2-3周后逐渐结痂,痂皮脱落后形成一个略凹的皮肤瘢痕。整个过程大约为2-3个月左右。

处理方法:这些现象都是接种卡介苗的正常反应,不需处理。如果脓疱破溃,注意保持局部干燥,等待结痂即可。 如果接种卡介苗后局部皮肤红肿,溃疡严重,局部的硬结超过5厘米、溃疡部位3-4周后仍不愈合,或出现接种同侧腋窝下淋巴结异常肿大、表面皮肤发红等情况时,就应该带孩子到医院诊治。提醒

异常反应极其罕见一旦出现尽快就医

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近几年,我国每年预防接种大约10亿剂次,但是经过调查诊断与接种疫苗有关且较为严重的异常反应很少,发生率很低。

异常反应极其罕见,一般比较严重,如注射部位化脓、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等,多需要临床处理。一旦发生,应尽快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时机,加重病情。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