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仪式链下的短视频,收获的短视频红利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24 05:08:23

互动仪式链下的短视频,收获的短视频红利(1)

互联网的社交属性早已被各大平台与网络达人应用得熟练,包括私域互联网社交中的每个人都在松松紧紧的社交链条中跳跃,不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互联网中,社交都不是单向的,一定是双向的与互动的,因为内容而互动,因为人情而互动,互动不是简单理解为形式,而是要有仪式感,甚至有学者提出“互动仪式链”的概念。

在我们讲互动仪式链之前,我们可以先看一下中国人口结构和社交状态,就可以从一个大面去了解中国当下的互联网社交会是什么样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其中有1.25亿一人户家庭,占比超25%。从结构上看,我国当前的一人户家庭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种是老年单人家庭,即老年人中处于独居状态的家庭,另一种就是年轻人单人家庭,当然,这些数据是从某个角度反映了当下的社交状态所依附的社会人口结构,那在这个结构下现在人的社交现状又是如何的呢?

互动仪式链下的短视频,收获的短视频红利(2)

“容器人”的概念由日本学者提出,它不仅仅适用于日本,也适用于互联网中的世界各国,当然也包括中国。“容器人”是日本传播学者中野收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一书中描述现代人的形象时提出的。“容器人”是指在现代的大众传播环境尤其是以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为主体的传播环境下,人们的内心世界犹如封闭的容器,他们是孤立的,封闭的。他们为了打破这种孤独的状态也希望与别人接触,但是这种接触只是容器外壁的碰撞,并没有内心世界的交流,因为他们并不希望对方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保持一定的距离成了人际交往的最佳选择,“社交恐惧症”就成为了许多年轻人所共有的症结。

“容器人”本质上也是社会性的动物,如果长时间不参与社会交往,就会感到孤独,因而,人们总会寻求一些新方式来满足最基本的社交需求,因此通过互联网社交获取信息内容,就是他们的“电子社交”,基于这样的互联网信息社交而创造并投放的内容,就是公域或私域的互联网社交内容,那又回到篇初提到的“互动仪式链”,它又是怎么有效发生作用的呢?或怎么有利于内容创作者、投放者发生作用呢?又怎么样被“容器人”所运用?虎斑继续说。

互动仪式链下的短视频,收获的短视频红利(3)

《互动仪式链》是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的一部社会学理论著作,于2004年首次出版,柯林斯在《互动仪式链》一书中提出了互动仪式链理论,该理论认为互动仪式的发生需要具备四个条件:身体共在、仪式准入机制、共同焦点、共享情感体验。

在互联网世界信息化中,我们来看这样的互动仪式链是怎么发生作用的?包括公域和私域。

在公域平台,特别是视频内容平台,“容器人”消费者通过弹幕的方式完成了虚拟在场,而在私域体系,往往是通过社群内的点卯或表情包就简单完成了“身体共在”与“仪式准入”。

在虚拟空间构成“共同焦点”,观看同一风格类型网络内容的观众,自己在群中讨论同一话题的人群,往往有着共同的情感连接,而弹幕或群内图文互动则提供了自我情感表达的出口与通道,同时也使他们获得了同一趣缘群体的身份认同,由共同话题在当下聚拢并产生互动的,就是互联网社交的仪式。

在互联网社交行为中,诸如发起举手、投票、群链接等行为,并引起观众跟风,这种以内容认同、身份识别、地理识别为标签进行交流互动的方式能有效拉近屏幕内外的情感距离,会让他们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与集体狂欢的快乐,至于此一种仪式构建正式完成。

互动仪式链下的短视频,收获的短视频红利(4)

如果从私域流量应用角度看这些理论与效果,可以简单总结为内容制造和群内互动仪式链的打造与操作,也可以说,我们认为的互联网社交的真实性在于互动仪式链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换一个角度说,我们说有价值的社交一定是真实的社交,而在线下和线上的社交真实性,会有不同的展现,都是社交真实性,也都是有价值的社交。

不同的内容会有不同受众,但是不论制作精良还是真情实感的内容,由内容引发的社交价值是必须的追求,如果只是停留在单向内容投放,就不是有价值的社交,于是互动仪式链的运用可以有助于有价值社交的完成,如果换成大家更明白的语言,如果这是私域内容电商的话,通过互动仪式链可以完成引流和流量转化的过程。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