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越低的温度还是会让轮胎变得更硬更脆的,硬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变形量,所以在气温骤降的寒潮过程中势必要控制三点:刹车距离,转弯速度,加速强度。抓地力减弱会让刹车距离延长,转弯时也容易被侧向力推动而侧滑,加速时很容易“挠胎”,尤其是大马力的后驱或四驱车;所以这时候需要调整驾驶习惯,最好也要把胎压降低一些,但如果胎压已经因低温而降低就不用调节了。
低温会让空气“缩小”,空气也会热胀冷缩。
而汽车轮胎内部的“填充物”就是压缩后的空气,低温让压缩空气的体积缩小,所以在寒潮的时候胎压会自动降低;下图是我的代步车的胎压,寒潮之前还有2.5bar左右哦。
有些司机习惯于高胎压行驶,如果在低温时的胎压还在2.5bar以上,建议降低到2.2-2.3bar。
除非车辆以高速驾驶为主!
这是重点,车辆如果主要用于短途通勤、城市代步的话,胎压降低则有利于提升抓地力;但是如果以高速驾驶为主的话,过低的胎压反而会增加爆胎的风险。因为轮胎在高速旋转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变形量,胎压越低变形量也会越大;如果胎压过低则会出现驻波效应,可以理解为轮胎在接触地面瞬间的变形量过大,但在离开地面后会快速回弹到原状,可是转速太快且变形量太大则会在“转一圈”后的再次接地时没有回弹到位,这一位置的变形量会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异常磨损和高温以至于爆胎。
以高速长途驾驶为主的车辆,低温时的胎压也应当保持在正常标准,或下调0.1-0.2bar;比如标准胎压为2.5则最多下调到2.3以上,长时间的驾驶会让轮胎的压力升高,因为,轮胎与地面摩擦会产生高温,高温会让轮胎里面的压缩空气膨胀,胎压则必然会升高;升高的幅度会达到0.5bar左右,但如果气温过低则会在0.3-0.4bar左右,不过总也能在跑长途的时候达到标准胎压以上了。
这就是降温要调整胎压和驾驶习惯的原因,很多城市的冬天都不会一直很冷,使用冬季轮胎确实有些浪费;所以只要合理调整驾驶习惯即可,安全更多依靠的是司机。摩托车和电动车的司机们有几人会去换冬季轮胎?只要注意安全不也照样安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