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在爆震发动机上发力,1994 年,西北工业大学脉冲爆震发动机课题组在国家自然基金资助下率先开展了国内对脉冲爆震发动机概念跟踪研究。21 世纪初,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军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十几家研究机构也先后开展了脉冲爆震发动机相关技术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比如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林志勇等 开展了国内首次连续式预混超声速气流斜爆震试验,采用高速纹影研究了高静温预混超声速气流中激波诱导燃烧和 脱体爆震起爆及发展的动态过程,系统探究了不同斜劈角度、当量比条件下斜爆震波起爆过程及驻定特性,分析了斜爆震波熄灭与再起爆过程及物理机制。
除此之外,其他国家试验中的型号基本是都采用氢气作为燃料,以追求更高的燃料比,氢气相对而言更容易点燃,技术难度比较低。但是面临的价格高昂、容易爆炸的风险。而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更厉害的一点是:在爆震发动中使用了与航空煤油相当的RP-3燃料。 发展了符合工程实际的以液态煤油 / 氧气为燃料的脉冲爆震发动机。然而,在以汽油 / 空气为燃料的原理性试验中,进行了包括爆震基础理论、燃料的喷射与混合、起爆技术等大量基础性研究,从而认识、分析和总结了脉冲爆震发动机的关键技术问题,奠定了 脉冲爆震发动机 研发的技术基础。
根据西北工业大学团队的介绍,脉冲爆震发动机将会用作战略飞机、无人机、导弹的动力装置,也会用作轨道转移发动机、行星着陆发动机以及航天器姿态控制、卫星机动的动力装置等。
9马赫飞行员可以承受吗很多网友关注的点是,飞行速度9马赫,飞行员如何承受,需要说明的是,最高飞行速度9马赫,并不是一直要以9马赫的速度飞行,除此之外,如果不做高机动动作,飞行员可以承受9马赫的飞行速度,那么六代机如果采用爆震发动机,将会注重在视距外以导弹解决战斗。
截至目前为止,中国在五代发动机的进度上已经远超美国,中国不仅掌握了超燃发动机和爆震发动机, 变循环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已经结束,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六代战机可以选用的发动机会非常丰富,而美国目前仍在专注于变循环发动机。
美国空军扬言在2020年之前“交付部分NGAD能力”,而到了2022年底,NGAD项目进度仍处于设计阶段,尚未通过“B阶段”的审查流程,这意味美国六代机的研制还处于初级设计阶段,接下来美国六代战机想要从设计、生产、试飞再到量产这样的一个流程起码需要10-15年。
与此同时,杨伟总师表示中国的六代机研发进展非常顺利,速度也在加快,除了发动机已经取得突破之外,我们可以看到湖南大学团队已经在基于杨伟总师提出的OODA3.0理论设计基于战场时空信息一体化的战斗机智能座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