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全套售价3600元的《中国历代战争史》,重要而冷门,出版发行37年来,各大平台评论寥寥。
但也有例外。在北京西二旗后厂村名为数字山谷的写字楼,就至少有完整的两套。
一套位于程维的办公室,另一套则在张博书架最中央。
他们是滴滴最初的合伙人,2012年8月前互不相识,后来因微信猎头群走到一起。
并且从那以后,一个名为“滴滴”(嘀嘀)的出行平台在中国狂飙突进,快速崛起。一方面不断遭遇惨烈的同行竞争,另一方面面临内外挑战。
然而它又总是能屡战屡胜,战摇摇、并快的、赢Uber,补安全……直至最近,已经成为一个日订单5000万的超级出行App。
过去十年里,它是最会打仗的公司,也是牵动了线上线下资源最多的项目,甚至是史无前例的互联网烧钱补贴的创业。
但如果你将滴滴的取胜秘诀,归因于补贴、烧钱。
那、就、错、了。
从外包8万的第一版产品到如今,滴滴*出重围、屡战屡胜的关键——难于察觉、也容易视而不见:
一套几经跃迁的技术体系、一支技术铁军,一部轰鸣着随时准备进击的发动机。
这部发动机,不仅决定了滴滴的过去和现在,也将是解码滴滴未来的核心钥匙。
只是问题是:这部发动机如何而来?被谁点燃驱动?又会走向何方?
谁在驱动?要了解这部发动机,可能最直观的角度是当前的滴滴业务架构。
无论你是出租车、快车、专车用户,还是公交、顺风车或代驾的用户,其实日常都在与这部技术引擎打交道。
它包含了业务中台、数据科学、地图、安全产品技术等中台基石,又受益于底层基础平台、安全、EP等基础规则。
它在滴滴完整业务架构的横与纵中,处于中后台,支撑前台业务,也连接代表前沿的AI Labs,和意味着技术落地的产品部门。
如果从人的维度,或许还可以生动得多。
因为打造和驱动这部滴滴发动机的人,藏着技术引擎的往事和秘密。
这部发动机的肇始和掌舵者,张博,滴滴内部都叫Bob。
滴滴出行联合创始人、滴滴出行CTO、滴滴自动驾驶公司CEO。
生于1983年,武大软件学院本科,中科院硕士,其后在百度成为搜索工程师。2012年开始参与滴滴创业。
他是程维找到的第一个合伙人,也是代表技术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