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宁田甜
见过收藏邮票和古董的,还没有见过收藏自行车牌照的。郑州市民王怀民从事郑州老物件收藏已经近三十年了,在他家里就保存着一些郑州的老自行车牌照。在郑州收藏爱好者中,王怀民颇有名气。他收藏了上世纪五十代的自行车车牌号,这些可能很多年轻人没见过。
几十年前在郑州买辆新自行车,都要凭购车发票上牌照才能上路
说起他收藏的自行车牌照,王怀民显得非常兴奋。他一边说一边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档案袋,档案袋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自行车牌照。他说,这些自行车牌照都有好几十年了,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没有见过,不知道郑州还有这么一段岁月,它记录着郑州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郑州几代人的成长。王怀民说,那时候买了新自行车的人都喜欢先骑一骑、遛一遛,然后再带上购车发票去上车牌,上车牌的同时还要办个自行车执照,在自行车的车把上和三角架上还要用铁锤砸上“钢印”,自行车车牌号、自行车执照号和钢印号都是同一组数字,每一个自行车牌编号在郑州市都是唯一的。当时骑自行车上路和现在开汽车上路一样,只有办理了牌照和执照,然后才属于合法上路,只是不需要去考驾驶证罢了。王怀民说,自行车安装上车牌、砸上钢印后有一个好处,如果遇到车辆丢失,找回来的机率会更大。失主可以到派出所报案,一旦警方破案,失主便可凭自行车执照、购车发票和单位或居委会证明(那时还没有身份证)前往领取,经过核对无误后发还给失主。
上世纪五十年代,普通的自行车都是单位公车
王怀民听父亲说,上世纪五十年代,郑州市的自行车很少,并且大都是单位的公车,个人家里几乎都没有自行车,那时郑州市的汽车只有数百辆。公安局办理汽车和自行车牌照都是同一部门,收费的印章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因为成本的原因,汽车牌照收费2元,自行车牌照收费是0.15元,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办理自行车和汽车牌照的部门才分开。 王怀民说,从1968年开始,郑州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军管会)办理自行车牌照;他1982年刚参加工作时,买了一辆“红旗”牌自行车,是在公安局自行车管理所办理的自行车牌照;1990年,他的妻子买的自行车,是在公安局非机动车辆管理所办理的牌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办了牌照的自行车,每年都要缴税,一年是2.4元。
那时能有辆自行车,是很拉风的事
王怀民说,据他的岳父回忆,1949年10月庆祝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因为数量太少,自行车在郑州市民眼里是个“稀罕物”。此后三十年间,自行车一度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向往的“贵重耐用消费品”,虽然只是交通工具,但是自行车的功能,除了作为交通工具使用外,更是作为一种象征,骑着自行车被当作是一件很拉风的事。 改革开放以后,自行车被广泛拥有和使用,这个时候的自行车象征意义已经退去了,自行车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据统计,到1983年末,郑州市户均拥有自行车2.13辆,那时候自行车已经成为郑州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进入新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动车、汽车走入千家万户,以自行车为代步工具的时代渐行渐远,自行车牌照、自行车执照、自行车管理所也慢慢地销声匿迹了。看着这些自行车牌照,王怀民眉飞色舞地向记者讲述着,仿佛他又回到了那个与自己的爱车一起风雨同路、走南闯北、东征西讨的青少年时代。
线索提供 王保喜 新闻热线 0371—96211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王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