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综自:外语万花筒、晓澜教英语
常凯申,为蒋介石之错译名。出自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对Chiang Kai-shek (即蒋介石的韦氏拼音写法)的翻译。毕业于北京大学,留学于俄罗斯,
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所著,于2008年10月出版的《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一书中,将蒋介石(采用韦氏拼音的原文为Chiang Kai-shek)翻译为“常凯申”,与当年将孟子翻译成“门修斯”如出一辙,如此“历史学家”令国人对中国教育界专家学者研究学术的权威性和文化素养之水准产生巨大疑虑。
韦氏拼音,又称威氏拼音法,由英国人Thomas Francis Wade于19世纪后期制定,被普遍用来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新中国制定、推行汉语拼音之后,国内不再使用韦氏拼音法,但至今韦氏拼音法仍在西方学术界较为流行。
王奇副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留学后继续在清华大学历史系任教,这次被人披露错误,清华教育之虚浮,学术科研之薄弱可见一斑,滑天下之大稽,毁北大清华百年之声誉。
威妥玛式拼音法(Wade-Giles romanization)又称威妥玛-翟理斯式拼音,简称威氏拼音法 。它是1867年开始的,由英国人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 1818年—1895年,今天的习惯应该翻译成托玛斯·韦德)与人合编的注音规则,叫“威氏拼音”。
威妥玛曾于1871年任英国驻华公使,1883年回国。1888年起在剑桥大学任教授,讲授汉语,直至1895年逝世。他以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创立威氏拼音法。后来H.A.Giles稍加修订,合称WG威氏拼音法(Wade-Giles System)。它的最大优点是利用送气符号(‘)来表示送气的声母。
威玛氏音标,在1958年大陆推广汉语拼音方案前广泛被用于人名、地名注音,影响较大。1958年后,逐渐废止。
中国大陆除了少数需要保持文化传统的场合外,基本不用,除一些已成习用的专有名词如I-ching(易经)、Tai-chi(太极)仍保留威妥玛拼音以外(注意北大清华苏大等英文名为邮政拼音,中山大学为粤语记音,都不是威妥玛拼音),而大多数地名、人名已使用汉语拼音。
威妥玛式拼音与汉语拼音对照的例子,如:“功夫”,威妥玛式拼音为 Kung1 fu1,而汉语拼音则为:gōng fu。
中国清末至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中国和国际上流行的中文拼音方案。这个方案被普遍用来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等,一般称为威妥玛式拼音。威妥玛式拼音,虽然保持了接近英文拼法的一些特点,但是并不完全迁就英文的拼写习惯。
威妥玛拼音法并未完全消失。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的英文校名用的就是邮政式拼音。
同时,为保证历史的延续性,少量享誉海内外的商标至今仍旧使用威妥玛拼音法,例如:茅台Moutai,中华Chunghwa等等。汉语拼音推行之后,威妥玛拼音法虽在国内基本不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