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瓶车可以在哪里充电,电瓶车可以在哪些地方充电

首页 > 汽车 > 作者:YD1662024-04-04 11:14:53

本文刊载于《瞭望东方周刊》(2024年第6期,总第903期),原题为《充电待破局》。

文丨《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简宏妮

电瓶车可以在哪里充电,电瓶车可以在哪些地方充电(1)

2023年7月11日,在青岛胶州市九龙街道一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点,社区工作人员指导车主扫码充电(李紫恒/摄)

日前,江苏常州某小区发生一则事件:疑似受此前南京火灾的影响,该小区出现一个“夜行侠”,连夜将小区楼道内所有违规停放的电动自行车坐垫划破。消息经网络曝光后,迅速冲上热搜,引发争议。有网友表示,破坏他人财物固然涉嫌违法,但全社会合力阻止电动自行车“上楼”,已迫在眉睫。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夯实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基层基础,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政府工作报告中满满的‘安全’元素,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安全的高度重视。”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采购经理李丰表示,想要彻底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问题,需坚持堵疏结合,一方面加快建设充电设施和停车位,另一方面要依法打击违法违规“拼加改”电动自行车行为,常态化开展监管工作,多部门携手推动溯源治理,做到防患于未“燃”。

“请”车下楼

2022年12月8日,天津某小区一楼道内正在充电的电动自行车突然发生爆燃。事发现场监控显示,仅5分钟内,电瓶相继发生了18次剧烈爆炸,浓烟滚滚,熏黑了整个楼道。

2023年12月13日,广东省惠东县某高层小区发生火情。经查,火灾是由推入室内的电动自行车在充电过程中,电池发热失控引燃周边可燃物所致。

官方统计显示,在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中,61.3%发生在居民住宅楼,占比最高。电动车上楼充电,为何“人人喊打”却又屡禁不止?

“全国电动自行车日均充电需求量超过7000万次,基数非常庞大。相当数量的电动车起火致人伤亡案例发生在门厅、过道以及楼梯间。与此同时,目前全国40%以上的小区不具备合格的充电条件。这些数据表明,充电治理面临许多挑战。”安徽城满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台数字中心总经理吕珍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根据应急管理部发布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国家消防救援局消防监督司基层消防治理指导处负责人高维娜表示,《规定》中关于禁止将电动自行车带入户充电,也包含禁止将锂电池带入户充电的行为,就是说,把锂电池拆下来单独带入居民楼存放、充电的行为都是被禁止的。

“看到楼道有电动自行车,居民往往指责物业监管不力。现实中很多物业都是靠人防来阻止电动自行车进楼,有时居民不服管理,难免起争执,甚至需要报警处理。尤其是针对居民自行带车上楼,人防难以面面俱到,因此建议对居民社区普遍加装电梯阻车系统。”碧桂园生活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中佛山区域组团总监徐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所长孙旋表示,高清摄像头和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可实时监控建筑入口、楼道、电梯等区域的电动自行车进入情况,这些智能设备在不少城市社区已经应用并行之有效。“事实上,技术不只是解决禁止电动自行车上楼的问题,还能对已入户充电的电动自行车进行检测。如广州海珠区通过加装在电路中的电纹监测设备对电气数据进行收集,提取用电设备数据特征,可识别到楼内是否存在电动自行车电池充电的行为并向物业发出警报。”孙旋说。

电瓶车可以在哪里充电,电瓶车可以在哪些地方充电(2)

2023年2月16日,天津市东丽区张贵庄街道华亭里社区跃丽家园小区的智能梯控系统根据算法识别出进入电梯轿厢的电动车(孙凡越/摄)

“技术已经成熟,最大难题还是经费来源。给一台电梯加装智能监测设备的成本大概在3000元,以一个小区50台电梯计算,大概需要15万元,如果要动用房屋维修资金或小区公共收益,根据民法典规定,需要2/3的业主参与表决且参与者半数同意,难度相对较大。”徐文说。

上海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老旧小区多,非机动车保有量大。近年来,街道为辖区182台电梯全覆盖安装了“智慧电梯”,加载“阻车系统”。街道通过设立财政引导资金,拨出小部分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和自治经费作为杠杆,引导市场企业带资改造。

业内专家认为,通过政府引导,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社区智能升级项目,是值得探索、推广的途径。

当下,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配备仍不成熟,城市里大多数小区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备、充电桩更是稀缺。孙旋说:“小区升级,利用科技手段‘请’车下楼,是‘堵’。加大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充电服务,使居民没有再推电动车入户的理由,是‘疏’。要解决电动自行车在住宅区的充电安全,必须疏堵结合。”

在哪充电

小孙是租住在北京朝阳区亚运村某小区的房产中介,平时通勤方式主要是电动自行车,说起推车入户充电的无奈,他深有体会。

“在电梯里看到有人把车带上楼,一般我都会阻止。我们小区有20多栋楼,每栋楼将近200住户,但充电柜的配置只有两处,可同时供45辆电动自行车充电。加上不少居民充完电还占着位置,充电设备远远不够。”小孙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居住区应配套设置居民非机动车停车场(库),电动自行车较多的城市,新建街坊宜集中设置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并宜配置充电控制设施。

目前,多地住建部门都发布了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充电设施相关的地方标准。如北京市地方标准《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防火设计标准》、深圳市地方标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规范》等等。

“按照目前中国家庭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在配备充电设备时,若考虑全部住户的需求,需按照1户配置0.5车位的比例安排。”徐文说。

“充电桩对场地及安全管理要求较高。比如场地的电路、面积、选址、消防配置等均有要求,我国很多居住社区建设较早,当时并未规划充电场所,如今改造起来难度较大。”吕珍说。

为补足室外充电设施不足,许多城市都在配备电动自行车充电棚上想尽办法。

“我们物业刚自掏腰包建设了一个400平方米的车棚。对于一些年代久远建成的小区,车棚的建设主要受困于场地。”徐文说,小区内公共空间不足,利用周边一些市政配套用地不失为一种方案,这样既解决场地问题,也能杜绝电动自行车进入小区。

广东佛山容桂街道保利百合花园便是此类案例。在因地制宜建设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设施后,该小区将1500多辆电动自行车全部移出小区,彻底消除了小区内电动自行车因不规范停放和充电而埋下的安全隐患。

“以前楼道门前停满了电动自行车,除了阻塞道路,我们更担心火灾隐患,但没有其他地方停放和充电,大家就只能一边抱怨一边将就。充电棚和充电桩建好之后,现在大家都自觉停到小区外。”保利百合花园业主陈老伯说。

另一个解决“充电不上楼”的方法是推广共享换电、集中充电模式,电池由专业公司集中管理、维护,有利于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使用。这种模式在快递/外卖电动自行车中已经开始采用,可以提高快递/外卖员出行效率。

“电动自行车集中换电模式,即通过集中式铺设换电柜进行柜内充电,用户可以通过自助式换电,解决充电需求。目前换电服务费每次不到3元,3分钟即可完成换电。集中式换电,也可以极大地解决小区物业配备充电场所的困扰。比如一个2000户的小区,假设每户一台电动自行车,大概需要50-80平方米场地就可以建设一个集中换电场。”吕珍说。

不过,换电柜在实际落地时仍存在不少阻力。各地政策不一,对换电的认可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小区如建设集中换电场所,需要与当地街道、消防、电力等多部门沟通。

“提及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治理,现在更多针对用户端,如严禁入户、要求规范停放等。但事实上,这些治理难题不能都交给居民来解,更不能依靠居民的‘主观意愿’和‘道德感’来解。保障电动自行车安全,对城市交通和社区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既要‘请’车下楼,就要给用户‘上哪儿充电’的选项。对此,监管技术要升级、治理水平也要升级,要从电动车充电安全破题,研究建立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监管体系。”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高级交通工程师鹿秋杨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