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和儿子吵架了该怎么劝,儿子跟老妈吵架该怎么劝

首页 > 情感 > 作者:YD1662022-12-03 12:00:59

妈妈和儿子吵架了该怎么劝,儿子跟老妈吵架该怎么劝(1)

周六晚上,大鱼先生的一个老乡约吃饭,想感谢下之前帮助他家孩子高三复读的事。

到吃饭的时候才知道,虽然老乡想法设法托人帮助孩子复读,可是孩子并没有正常在学校学习多久,一个来月就不怎么去上学了。

后来孩子独自去省会检查,回来告诉父母,他得了焦虑症和抑郁症了。

父亲很害怕,担心孩子的将来,言语里有让我开导孩子的意思。

我没答应。

焦虑症和抑郁症属于心理疾病的范畴了,那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去做诊断和治疗。

母亲却总感觉孩子是装的,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我也想对孩子好点,可是一看见他那样,就忍不住发脾气。”

发过脾气之后,老公劝她,她又后悔:孩子有心理疾病,不能对孩子那样。

吃饭时候,老乡家孩子同意去,却也是我们吃饭快结束了才去的,据说在家洗头洗澡等。这我倒是能理解,小鱼当初也这样的,爱美哈,都有那个阶段,我们曾经都那样☺️。

小伙子来了后,除了有点不愿意说话,其他方面表现挺好的,丝毫看不出来有任何不妥。他白白净净的,挺内秀的感觉,爱笑,吃饭吃得挺开心,也不喝饮料。一点儿没有他妈妈说得那些不好。

后来,小伙子吃饱了,自己在旁边玩手机听我们聊天,没有任何不耐烦。

他父母想让他跟着去乡下家里帮忙清雪,孩子不愿意去,妈妈说了四五遍,结果孩子不愿意听了,嫌妈妈唠叨,就自己先回家了。

回忆回忆整个吃饭的过程,其实原本是很融洽的。

就是妈妈在孩子明确表达不去清雪时候,再三让孩子去,有点“不和谐”。

(其实那个时候,我都担心孩子突然发火大家都知道,孩子青春期,尤其是在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下,发火很正常的。如果是我家小鱼先生,一定发火。)

但是这位妈妈完全不理会孩子的诉求,就像没有听到孩子说话一样。孩子已经明确表示不去清雪,但妈妈还要再三要求孩子去。

我突然就非常理解他家孩子为什么会有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了,我其实非常想抱一抱那个可怜的孩子。

在这位妈妈眼里,孩子的情绪是没有被看见的,孩子高兴或者不高兴,满意或者不满意,在妈妈眼里是不存在的,她只想要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目标,就再三要求,甚至是谩骂。

听父亲说,有一回到了威胁孩子要断绝母子关系的程度。

我很奇怪妈妈为啥这么对孩子,聊天才发现,妈妈觉得自己和老公很努力,为孩子付出很多,平时吃穿用度上也没少孩子的,孩子就该理解父母,做好自己的事情。

可是,这位妈妈不知道,相比吃穿用度,孩子更在意的是自己被看见,自己的情绪被接纳。

你对孩子好,不应该是你自己自以为是的好,而是孩子认为的好!

心理学家调查发现:

那些经常被父母忽略的孩子,很容易出现焦虑、孤僻、自制力差,甚至攻击性强、叛逆等现象。 ​

你看,单纯的物质,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

孩子需要爱和关怀,更需要被尊重与看见,尤其是孩子的情绪,需要被家长理解和“接住”!

否则,可能一辈子都难以都走出痛苦的阴影。

心理学上说:看见即疗愈。

当孩子高兴的跟你说:“妈妈我这次成绩考得很不错。有提高!”的时候,他需要你跟他击掌庆贺,分享他的喜悦!

妈妈的喜悦,对孩子来说,更为值得!

当孩子低落的跟你说“妈妈,我这次没考好。”的时候,他需要的不是你的批评,而是你的鼓励“孩子,妈妈知道你努力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换种方法,再尝试一下!”

妈妈的拥抱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慰,也是孩子最好的动力来源。

让孩子跟你说:“妈妈,我和好朋友吵架了。”的时候,他需要的不是你的斥责,而是你的安慰“要是我和同学吵架,我也不开心,跟妈妈说说什么经过?”

孩子跟妈妈倾诉的过程,自己的情绪就得到了缓解。

孩子情绪的表达,实际上就是孩子真实感受的一种呈现。他需要被接纳,被看见。

内心的难过、愤怒,需要父母用平和的情绪来包容,平等的和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对孩子来讲就是最解压的方式。

就像网上最常见的那句话:

家不是讲对错的地方,而是讲情感的地方。

对于我们来说,家有青春期的孩子,接纳孩子的情绪,和孩子共情才是家最大的作用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