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
近年来,我们身边的“老漂族”越来越多,自然会形成各种各样“老漂族”:
“全漂族”:赵叔只生一个女儿,毕业后在东莞工作。赵叔本来身体不好,退休后更加严重,让女儿一直不放心:遂溪离东莞那么远,一旦身体出什么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干脆就直接接赵叔夫妻到其身……这样一来可以照顾赵叔,二来她妈妈可以帮忙带带她儿子上幼儿园。所以,赵叔夫妻退休至今10多年一直在东莞生活,极少回到遂溪。
“半漂族”:老陈退休已10来年了,期间都是“半漂族”:他和她老婆约定:他们轮流一个月到到广州工作的女儿那里带两个外孙,他去带外孙,老婆便在家里;老婆去带外孙,他便在家里。之所以是这样,老陈有打呼噜的习惯,严重影响老婆休息,再加上女儿房子不大,不能安排他们每人单独一间房。直到去年最小那个外孙去读大学,他们才结束“半漂”生活。
“候鸟漂族”;堂哥儿子夫妻都在广州打工,前年为堂哥添一孙女,固然是件喜事,更是件烦事——孙女由谁带的问题。堂哥夫妻都是农民,堂哥从事渔业捕捞,堂嫂打地工,这样才能过生活。如果去带孙女,这样的收入就没有了;再加上儿子夫妻都是打工的,收入本来就不多,现在还要供楼,承担不了堂哥夫妻日常生活。折中办法,孙女在老家由堂嫂带,这样堂嫂虽然收入没了,但堂哥从事渔业捕捞收入,生活还是可以勉强过得去。问题是儿媳不同意,堂哥儿子只能辞工在家里带女儿。堂哥夫妻只能在休渔期去儿子那里带外孙,成为了“候鸟漂族”。堂哥夫妻因此和儿子夫妻闹得不欢,后来经沟通有改善,但形成隔阂难以消弭。
无论是赵叔的“全漂族”,还是老陈的“半漂族”,抑或是堂哥的“候鸟族”,虽然有子女为了照顾,但更多是老年人为支持儿女事业、照料孙辈,如何令“老漂族”身心不“漂泊”,成为我们一道考题。
怎么去回答好这道考题?让“老漂族”更好融入城市,除了家庭多些理解,给予更多他们家庭情感温暖;还需有关部门提供均等化公共服服务,引导养老服务中心、社会组织等关注“老漂族”需求,如组织一些活动帮助“老漂族”结交朋友、融入当地,让他们在陌生城市里不再感到孤单和彷徨。
本文来自【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