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的儿子怎样沟通,怎样跟二十几岁的儿子沟通

首页 > 情感 > 作者:YD1662023-01-10 06:46:10

这样的一个视频文案,获得很多网友的共鸣:我才不要学着妈妈的样子去照顾那一大家子人,买菜做饭做家务,被柴米油盐和一地鸡毛填满了生活,为了孩子忍气吞声,寸步难行,那才不是我想要的,我的未来应该想去旅行就去旅行,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几点起就几点起,我的未来应该有无限可能,而不是两点一线,什么“我长大了就成了你”,我谁也不是,我只是我自己,我才不在乎那万家灯火有没有一盏灯为是我亮着,我一个人来,也注定一个人走,所以我应该为我自己活,而不是被那些所谓的责任束缚。

我们总是在长大以后才看透母亲的矛盾,小时候总担心吃不饱,说着多吃点,不够再添。青春期时又怕吃太多不懂得节制,说着吃7分饱就行了,别多吃。

当你走的太快的时候,我期盼用爱接住你,当你走的太慢,我期盼着用爱驱赶你。所以无论妈妈说过多少自相矛盾的话,无论这些话让你多无所适从,都是妈妈对你的爱。

如果你也希望有个方法提升和孩子的沟通,那么这本《孩子为什么不听我的》就不能错过,作者是曾奇峰心理工作室主笔,心理科普作者,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签约心理咨询师。每年开设讲座二十余场,家长课程学员逾千人。

21岁的儿子怎样沟通,怎样跟二十几岁的儿子沟通(1)

为何妈妈不能好好说话

随着孩子的年龄越大之后,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是个误会。可能沟通不好是从很早就开始了,只是我们并没有明显感受到。

当孩童时代的时候,我们总会对孩子说,你必须XXX。听不听?我数到3!1,2,3……用家长权威去明显的抗压孩子,出现责罚、羞辱的语言。当我们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对待,而是当属于自己的一部分­­——我的孩子。这个落脚不在孩子,而是在我的。

父母怎么说,孩子怎么做。这种想法看起来给早期的沟通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从远期效果来看,贻害无穷。

我说了你听到了么?去做。这就是单向沟通,他关闭了沟通的渠道,忽略了对方的感受。也侧面说出来父母对孩子是缺乏基本的了解!

朴树的父母均为北大的教授,而他在考上大学后,上了一个学期就退学了。他对父母说,这个大学是为你们考的,现在我也考上了。我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哪怕父母是教授也会在和孩子沟通中,提出要求强迫孩子屈服。因此。很多孩子从来没有机会学习如何在保护自己利益和需求的前提下做出让步,照顾别人的需求,从而获得环境的理解和支持,更好地发展自己。

21岁的儿子怎样沟通,怎样跟二十几岁的儿子沟通(2)

父母之爱最艰难之处在于,我们一开始是孩子的全部,孩子全心全意爱着我们、需要我们。这种悲哀,被需要的感觉,也许孩除了孩子,我们在别处从未体验过,所以这种爱是让人迷恋的。只是,孩子长大了,他就会逐渐从爱父母转向爱他人。

所有的爱是为了相聚,唯有父母之爱是为了分离。

沟通的三个层次

如果你想沟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推进,就需要了解,孩子是如何接受信息,输出信息,如何让孩子准确接受你想表达的信息,父母的表达对孩子会形成什么样的影响。

费曼学习法最主要的四个单词,concept(概念)teach(教给别人)review(回顾)simplify(简化)。也可以用在沟通中。

当你和孩子在说一个是事情的时候,为确保孩子是真的听懂,请他复数以便。并通过提炼关键字确认是否听懂。

毕竟从听,到听到,再到听懂是需要一个过程。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愿意倾听自己的关键点是:耐心听孩子说的内容,不评价,不批评,不着急下定结论。

在和孩子沟通当中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获得真实感受:

  1. 了解事情的经过要问发生的客观事实是什么?
  2. 明白孩子的感受、情绪是什么?
  3. 在这个感受下,孩子做了什么,这个行为对他的影响是什么。

但我们能对孩子保持一分耐心和好奇,安心听孩子说话,就已经是在安抚他的情绪了。很多时候孩子哭闹或者发脾气,不过是在宣泄一种情绪,想要有人主动问问你怎么了,知道有人是在关心自己,让他有力量去面对眼前的问题。

有效倾听之后,表达理解是顺畅沟通的第二步。一般发现孩子哭或者情绪不佳,我会先问问孩子,我发现你现在情绪不好,需要单独待一会儿再和我说,还是我现在就问问你呢?

当他说的过程中,不去评论他做法的对错,不去定义结果的对错,仅仅是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你当时肯定特别的难受,所以才这样做对吗。如果妈妈能早一点发现你的不对劲就好了。。理解他的情绪感受,是沟通中最重要的事情。通过换位思考,也让孩子学习理解他人。为日后具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打下基础。

21岁的儿子怎样沟通,怎样跟二十几岁的儿子沟通(3)

最后,我们就要讨论问题本身,找出解决方案。

在这个沟通当中,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因为事情本身而引发自身激动的情绪!

当孩子跟你他的酷跑成就,你却通过这个成就察觉到危险,并将两者联系起来。告诉他这个运动这么危险,稍不注意你就容易受伤,这不行啊。不能做啊。XX不就是因为飙车而重伤住院么?你怎么愿意玩这么危险的运动?这次没受伤是你运气好,你能运气好一辈子……

只有当感觉到被爱的时候,孩子才有动力把事情做的更好,但是父母却企图通过这样恐吓和未发生的事情让孩子接受你的想法或为他好的心态,是多么南辕北辙的事情。

安放好自己的状态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你吃过的苦,身体都记得。

我们都以为,哪怕曾经受过了伤,随着时间的流逝,终究会过去。但入股情绪没有被疏导,被理解,就是种不会消失。遇到类似问题,感受就会复苏,影响着我们的判断,也会影响着我们与孩子的互动。

因此,家长需要续写对自己的情绪来源的察觉。

  1. 孩子身上有什么习惯和特质是你觉得有问题,让你感到特别焦虑的?
  2. 你身上有类似的习惯或者特质吗?
  3. 如果你身上有这种习惯和特质,回忆一下,你是被怎样的对待的?
  4. 当你被这样对待的时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你希望被如何对待?

真实的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退行。如果你讨厌孩子身上的某个特质,而且发现自己也有,就不要和孩子在这一点上较劲。

只有当我们允许自己是个有缺点的人,才能打破这种传承。只有当我们允许自己慢下来,才有可能对孩子的慢不至于过渡的反应。

理解孩子,就是解放曾经的自己。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