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乃身之宝
想一想,我们为什么需要亲密关系?
其实,亲密关系,不仅仅指伴侣之间的关系,还包括家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同事之间等等让我们感觉到亲密的关系,只是伴侣之间的关系比较重要,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说的亲密关系单指伴侣之间的关系。
有人可能说,我们需要亲密关系是渴望陪伴;有人可能说,是想成为更好地自己;有人可能说,是想让自己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等等,这些答案都对,但我想说,我们需要亲密关系,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找个地方安放自己的脆弱。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能在一段关系中敢于示弱,“打开自己”,那么就可以说,这段关系是亲密的。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具体说说,为什么敢于示弱,这段关系就是亲密的。
1.敢于示弱,说明“我信任你”再坚强的人,都会有脆弱的时刻,而这样的时刻是需要人来陪伴和安慰的。
想想看,我们自己在脆弱的时候,会去找谁倾诉呢?
如果我们能够和父母聊聊最近的烦心事,就说明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很亲近;如果我们可以和朋友说说自己的不开心,就说明我们和这个朋友的关系不一般,其实,这就是敢于示弱背后的信任感。
因为“我信任你”,所以我才在你面前展示真实的自己,让你看到我的不堪、我的焦虑,甚至是我的眼泪。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在一个人面前哭泣,就可以说明在那一刻,这段关系是足够亲密的。就像哭泣的孩子在爱自己的妈妈身边,诉说着委屈。
可见,信任感,是一段亲密关系的基石。
2.不敢打开自己,是因为害怕不被接纳人与人之间信任感的建立,是不容易的,因为每个人都有防御心理。
而从亲密关系的角度来说,这个防御就是害怕不被接纳。
比如,很多人不敢在父母面前诉说自己的委屈,或许是害怕父母说自己没用;不敢和朋友唠叨自己的不悦,可能是担心朋友的嘲笑;不愿和伴侣抱怨自己的不满,很可能是担忧伴侣不爱自己了,这些“害怕”都可以归结为不被接纳。
因为接纳,包含着支持、理解、谅解、帮助、关注等等。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担心自己不被接纳呢?
原因是他们有过这种类似的经历:
其一,很可能是小时候遇到困难时,父母没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
因为很多父母提倡的是打压式教育,他们会通过贬低、打压等语言来“激励”孩子成长,那么孩子就容易形成自卑且要强的性格,遇到逆境也不会求助,不甘示弱。
其二,很可能在和他人的交往中,很少得到正反馈。
因为他们尝试过“打开自己”,和他人诉说过心中的苦闷,但很少被关注,被抚慰,所以久而久之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再次打开自己了,有苦自己咽。
可见,那些不愿示弱的人,是害怕自己不被接纳,而这个思维模式的形成和过往的经历有关。
3.再次“打开自己”,从重新体验开始改变,是从体验开始的。
当一个人能够再次体验到被接纳的感觉后,就会再次“打开自己”,敢于示弱。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想要建立一段真正的亲密关系,就需要在一段安全、可以信任的关系中,再次“打开自己”。
首先,寻找身边安全、可靠的人。
比如,我们可以在父母、朋友或伴侣等亲近的人面前“打开自己”,说说自己的软弱。
有人可能会说,自己没有亲近的家人和朋友,怎么办呢?这时就可以选择陌生人,比如,心理咨询师,就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在那里,可以再次“打开自己”,袒露柔软,以体验到被接纳的感觉。
其次,放下自己对“坚强”的执念。
前面说了,小时候很少得到鼓励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对“坚强”执念,而这就会产生不敢示弱的想法,所以,需要这样的人放下“坚强”的执念,其实就是在示弱。
一个人要允许自己软弱,因为那是真实的自己,也是在善待自己。
再次,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脆弱,关系会更亲密。
脆弱,是一道裂缝,但也是阳光可以照进来的地方。
当我们能够在一个人面前展示脆弱,敢于示弱,就说明我们已经打开了自己,而这时也真正体验到了被看见、被理解和被接住的安稳。
所以,如果我们想检验这段关系是否亲密,就示弱,暴露自己的软弱吧。
写在最后:人,需要活在关系中,而如果我们在所有的关系中都“封闭自己”,那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人生苦短,要善待自己。
善待自己,就要找到一个可以允许自己软弱的地方,即一段真正的亲密关系。
要知道,总有一段关系,允许我们活出真实的自己。
希望我们都能找到那段真正的亲密关系。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