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里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全家人坐在一起没话说或者聊天进行不下去。
比如,家长会问:这次考试考怎么样?这个月需要多少零花钱?孩子通常一边玩手机,一边说考试就那样,零花钱你看着给吧。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这种情况已经是很好了,至少还有问有答,有的孩子一听到父母说成绩,立马起身回房间。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父母又该跟孩子聊些什么呢?
奥地利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把人的需求分为三个阶段,生理需求、精神需求、灵魂需求。
孩子小时候只追求生命需求,父母只要让他衣食无忧,孩子就很满足。
到了青春期,他们脱离了孩子的天真。今天能不能吃鸡腿,喝不喝饮料,能不能买玩具,汽车已经不是他们最重要的关注点。
此时他更关注的是: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类似这样很精神层面的问题。
鲁道夫·斯坦纳认为,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感受到世界的真实面,并且建立起追求真理的感觉以及健康的批判精神,就能够健康地引领孩子迈向成人世界,否则未来可能会出现中年危机、心灵匮乏、情感攻击、陷入彷徨、迷茫、失落和痛苦。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对生活充满希望,不畏惧失败,懂得爱和情感,珍惜生命,正视死亡,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我们可以跟青春期孩子一起探讨七个影响他一生的话题。
一、父母和孩子讨论“幸福”和“痛苦”,让孩子拥有创造幸福的能力幸福不易察觉,痛苦却总是令人兴奋。负面事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普遍强于积极事件的影响,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负面偏差,父母要帮助孩子多多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事情,有助于抵抗生活中痛苦带来的负面情绪,发展幸福的能力。
比如当孩子回到家,父母无需问孩子在学校上课是否注意听讲,而是询问孩子在学校经历了什么好事,有哪些学习的榜样等等。
如果孩子分享自己一天的收获和感受,父母仅仅需要面带微笑,仔细倾听,在回应中倾注一些热情就可以了。
当父母用一句发自内心的话对孩子说:你太棒了!而不是敷衍了事,这样能够让孩子的快乐、幸福、成就感加倍。
幸福取决于心态,只要父母愿意,可以随时调换手中的遥控器,将心灵的视窗调整到幸福的频道,和孩子一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感受和分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