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Sir以前写过,剧版《想见你》之好,在于它以优秀台偶的基底,刻画了能让观众爱上的言情式完美角色。
也在于它新颖、抓人又经得起推敲的悬疑设定。
还在于它远超出一般偶像剧的丰富性,细节考究,充满人文关怀。
因此进电影院之前,Sir和不少剧粉一样,有些担心。
担心它不够大胆,刻意回避;也担心它篇幅不够,故事说不清。
但电影给了一个解答。
诚意。
最大的惊喜之一,便是电影完整地呈现了王诠胜这个角色的故事线,尽管着墨不多,但力道很足。
他依旧是悲剧性人物。
日常里,他是被排斥的边缘人,因为“异类”遭受着校园霸凌,想要走向自我毁灭;
时间循环里,自己的灵魂被覆盖,他成了一个虚假的“王诠胜”。
无论哪种身份,他本人都是被抹去的“他者”。
但影片对王诠胜是温柔的,因为在最终的某个平行时空里,他走向大海的时候,路过的陈韵如叫住了他,告诉他,有一天,这个世界会不一样,一定会的。
重申了那个主题:
即使一个人不符合某些世俗期待,也值得被爱,这个世界应当容得下他们。
很多人说,观众对《想见你》念念不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这个故事里,能看到爱情最动人的模样。
那一次次明知bad ending的会面,如飞蛾扑火,燃烧的,是对爱情本身的炽烈、热忱与向往。
哪怕过程依旧残酷。
但这种刻奇,我们并不陌生。
不论是如《爱乐之城》《花束般的恋爱》里现实的遗憾与不可挽回,还是如《她》《本杰明·巴顿奇事》里探索不同类型的陪伴带来的刺激与痛苦。
身处现代娱乐业供给顶端的大众,总是在不断地追求最强烈的戏剧性,最浓烈的情感,以及最极端的刺激……
试图用不同的花样去描绘,用不同的能量去灌输对爱的想象与思考。
但深究《想见你》的故事里,藏着某种逆反:
剧中的他们,爱上的似乎总不是那个真实的对方。
那么。
电影中的他们,拼尽全力想要拯救的,究竟是谁?
可以试想,当黄雨萱穿回到2014年的陈韵如身上,向大家一再强调自己的身份时,李子维真的能够轻易相信吗?
别忘了,曾经的李子维因为搭救坠楼的黄雨萱死去。
这一次,在他不知道陈韵如才是黄雨萱的情况下,又会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