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去世戴孝要多长时间为宜,老人去世后需要戴孝多长时间

首页 > 情感 > 作者:YD1662023-04-29 13:58:19

儒家的丧礼制度非常复杂,除了三日入殓、手拄哀杖之外,比较重要的还有守孝三年。三年丧制流传两千多年,一直影响至今。为什么要守孝三年呢?对于这个问题,孔子与其弟子宰我有过讨论。《论语•阳货》详细记载了这次对话。

宰我问:“父母去世,守孝三年,时间也太长了……一年也就可以了。”孔子说:“(父母去世不到三年)便吃大米饭、穿锦缎衣,你心安吗?”宰我道:“心安”。孔子不满地说:“你心安,就去做吧。君子居丧期间,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家里不觉得舒适。如今你心安,便去做好了。”

从孔子的语气可以看出,他有些生气。宰我退出后,孔子说:“予(宰我)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於其父母乎!”很显然,这是孔子说给其他弟子听的。他批评宰我没有仁爱之心,怀疑他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三年怀抱的爱护。

孔子认为:儿女出生后,三年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这三年是父母最辛苦、最艰难的时刻。所以,父母去世后,儿女要守孝三年,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父母守孝三年,天下人都是这样做的。由孔子的谈论可知,守孝三年并非源于孔子,在他之前早已存在。

守孝三年,影响深远。古人即使贵为将相,父母去世后,也要辞官回乡,为父母守孝三年,叫做“丁忧”。如果贪恋权势不愿去官,会被他人耻笑,也会遭到言官弹劾。当然如果皇帝不准辞职,则另当别论,那叫“夺情”。如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就被万历皇帝“夺情”。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