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会反转的感动小故事,反转的小故事情节感人

首页 > 情感 > 作者:YD1662024-04-24 02:47:38

人都是喜欢听故事的,但不是所有人都会讲故事。好故事是有套路的,哪些感人的故事赚得了我们很多泪水,其实,仔细拆解,我们学会了其中的套路,也会编写故事赚人眼泪。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部编版教材中,有许多民间故事,有的我们很熟悉,如一年级上第七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中选编了《猴子捞月亮》,有的不是很熟悉,如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选编了《咕咚》一文,三年级下第八单元“民间故事” 中选编了《漏》。这几篇民间故事有着相同的故事套路,即三四误会一翻转。

我们先来看看《咕咚》这篇故事。它讲了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一声,吓了兔子一大跳。兔子拔腿就跑,这是第一次误会;小猴子看见了,便问它为什么跑。兔子告诉小猴子:“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这是第二次误会;接着小猴子也跑起来,告诉其他动物“咕咚”来了,其他动物也跑起来,这是第三次误会。这时,出现一个智者野牛,询问“咕咚”在哪儿,问了大象问大伙,问完大伙问兔子,然后,兔子带大家来到湖边,正好一个木瓜从高处掉下来,咕咚一声,大家明白“咕咚”是怎么一回事了,都笑了。这是故事翻转。

误会反转的感动小故事,反转的小故事情节感人(1)

《咕咚》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我们再来看《猴子捞月亮》,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篇故事。它的结构模式是怎样的呢?一只小猴子在井边玩,看见井里有个月亮,小猴子叫起来:“糟啦,糟啦!月亮掉进井里啦!”这是第一次误会;大猴子听见了,跑过来一看,也喊起来了,这是第二次误会;老猴子听见了,也喊起来了,这是第三次误会;附近的猴子都听见了,这是第四次误会。接着写猴子们爬上井台旁的大树,老猴子倒挂在树上,拉住大猴子的脚,大猴子拉住另一只猴子的脚,猴子们就这样一只接一只,小猴子挂在最下面,手刚碰到水,月亮不见了。老猴子抬头看见月亮,说:“不用捞了,不用捞了!月亮好好地挂在天上呢!”这是一转。

误会反转的感动小故事,反转的小故事情节感人(2)

《猴子捞月亮》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三年级所选的《漏》这篇诙谐有趣的故事,套路也是如此。故事写了老爷爷和老婆婆养了一头胖驴,老虎和贼都想得到驴。一个下雨的晚上,老虎和贼在下雨的时候,听到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吓得贼掉到老虎身上。这是第一次误会。后来,贼抱着老虎脖子,老虎驮着贼,在山里狂奔,都觉得对方是“漏”,吓得不轻。这是第二次误会。贼和老虎被雨淋后清醒了,还想去偷驴,在路上,碰到了彼此,又以为碰到了“漏”,滚下山崖,彼此沾满泥水,相互又吓得都昏过去了。这是第三次误会。天亮了,老婆婆说:“唉, 说怕漏,偏就又漏雨了!”一转,揭示谜底。

误会反转的感动小故事,反转的小故事情节感人(3)

《漏》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这类故事的特点:

一、谜语似的故事。你看,这三篇故事都有点像说一个谜语,最后揭示了谜底。让人在哑然失笑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三个故事都有真实的背景,小猴子在井里看见了月亮,小兔子听到了木瓜掉进湖里的巨大响声“咕咚”,贼和老虎听见了老婆婆说害怕“漏”,由于当事人的心理或者知识储备不足,引起了误会,又由于人们的不明就里,是误会一次次加深。这类故事的关键在于“一转”,这个“转”要自然,这也是这类故事充满变化、充满趣味的地方。《猴子捞月亮》是小猴子的手碰到水,月亮不见了,老猴子这才抬头看见月亮好好地在天上呢。《咕咚》是在野牛的追问下,兔子带大伙来到湖边,恰好看见木瓜掉下来,“咕咚”一声巨响,这才解开了谜底。《漏》则是由老婆婆直接点出她怕的“漏”是什么。

二、这类故事的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反复或者相似的语言结构。

在《猴子捞月亮》中,猴子们反复在说:“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

在《咕咚》里,动物们反复在说:“不好啦,不好啦。‘咕咚’ 来了,大家快跑(逃命)哇!”

在《漏》一文中,心里活动描写中语言结构相似的句式有:

1.A.“坏事,‘漏’捉我来了!”

B.“坏事,‘漏’等着吃我哩!”

2.A.“‘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B. “‘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3.A. 老虎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吃驴,就转身往回走。

B. 贼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偷驴,就下树准备往回走。

4.A. 贼又冷又饿,正在下树,抬头看见走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

B. 贼又冷又饿,正在下树,抬头看见走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

正是这种反复或者相似的语言模式,使故事产生了极大的趣味,构成了这类民间故事迷人的魅力。

三、闭环式的结构。

《猴子捞月亮》故事由小猴子始,也由小猴子结;《咕咚》由小兔子听“咕咚” 始,也由它见“咕咚”终;《漏》有老婆婆说“漏”始,也由老婆婆说“漏”终。

拆解了这类民间故事的套路,我们可以构思出相应的故事来。想想,用“三四误会一转”的套路模式,你可以写出一个什么故事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