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内动力——“他想学”大于“让他学”
关于其他学科,老师说政治最好提分,他恰恰政治分最低,因为他一点题不做(孩子也不让我给他买练习册,说要是学,学校的就够做,要是不学,买了也浪费)。针对这一情况咨询老师,老师的建议先背知识点,然后做题。于是老办法做计划,先背几本书的知识点,这时候我发现他知识点都七零八散的不知道哪去了,于是利用一个晚自习的时间他在本上密密麻麻的整理了几本书的知识点(事实证明他想学效果大于让他学)我们详细计划每天什么时间背、背多少、读多少。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背的东西第二天不巩固很快就会忘,于是我也加入了战斗,早上孩子迷迷糊糊的吃早餐,我就提问他前一天背诵的内容,没记住的做好记号,方便他白天找时间继续复习。每天早上他把练习册或者卷子上的错题给我,我用“组卷”将错题整理归纳,当天晚上送到自习室,方便他愿意做的时候再做一遍(他做不做,反正我送到了,组卷这个app可以下载,包三个月正好到高考结束,一点也不浪费),帮孩子整理错题我有两个收获,第一,我涨知识了,第一次整理的时候,我发现总扫不出原题,就手打每一道题,整了四个多小时后,我终于感觉不对劲,打电话求助老师,老师告诉我一道题会连带3个左右的题,下一个题序号就是5了,好神奇啊,于是之前的白做了,重新来过。通过整理错题我发现他哪几个知识点总错,老师告诉我哪部分是课上没听明白,抓紧找老师问,哪部分是做几个题就可以掌握了。这样我将老师的原话转达给孩子,为他节省下时间复习别的。我第二个收获是,能为孩子做点什么,真的感觉既幸福又骄傲,做父母的应该都能体会到这种成就感满满的感觉(有时候不是孩子不用我们,其实他也不知道你能做什么,他非常焦虑,所以我们要多考虑考虑我们能做什么)
沟通要有效——“怎么说”大于“说什么”
关于心理方面,我会关注班级群或者根据每天发生的情况思考接孩子的时候跟他说点什么,先说什么再说什么都考虑好。这个时期他们很焦躁,一天的高强度学习下来他们已经很累了,难道他不想学好吗,他不想有进步吗,他非常想。疲惫了一天,当见到最亲近的你的时候他难免耷拉脸甚至耍脾气。所以见面不要只是问冷不冷,吃的啥?现在的他面对的不是吃饱穿暖的事情了。沟通交流的第一原则就是有效,有效的唯一办法就是——怎么说大于说什么。每天见面我都会先肯定他,
比如“今天看班级群,我儿子听的挺认真啊,是不是也累了,还硬坚持着”
“看群里照片,你还给同学讲题了,真厉害啊,讲的哪科呀”
即使出考试成绩了,发现他没考好,我也会说“数学考的一般,但是选择题比以前对的多了,是不是大题特别难,根本答不完”……
这样他觉得你是理解他的,他才会跟你说他为什么没考好,哪没考好,你才能继续聊你想教育引导他的话题,让他如何努力。(嘻嘻,这不就是咱们家长的目的嘛)。
每天接孩子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报考。因为孩子没有时间了解报考的事宜,另外他毕竟是个孩子,没有经过真正的生活,还不能务实的去考虑将来。所以在选择学校、地域和专业的时候,需要我们适当的引导和干预。于是我将自己学的报考知识整理成笔记,利用每天在车上的时间跟他进行交流,我按计划每天给他介绍一个城市,包括这个城市的人文环境、历史和房价。再给她介绍一个专业,包括这个专业学什么、将来就业方向以及就业的城市。这样在高考前我和孩子基本就容易统一思想。记得有一次接他,我说报考xx可能竞争要激烈,报考xx会不会不好就业,因为我自己就有点纠结,也焦虑。结果儿子跟我说了一句,解了我的焦虑。儿子说“妈妈,你都听了这么久的报考了,知识性没问题了,剩下就看我了,我考的好就是单选,考的不好就多选。咱们不用再考虑报考的事了,先研究提分的事吧”(嘻嘻,我一直的讲解有了效果,他心里有数了,最终高考结果——单选)
说了这么多,也只能代表个例,我就是想说,什么时候想学都来得及,真的来得及,至少离梦想更进一步!如果能给身为高考生家长的你带来一点启发和慰藉那我们太幸福了!
愿家长们尽心尽力,坚持胜利!
祝孩子们金榜题名,圆梦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