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戳↑关注,你想了解的育儿知识都在这 ~
父亲节快到了,关于父爱,最多的形容词就是深沉、内敛,似乎也找不出其他更好的诠释了。前段时间网上疯传的一段视频,台湾一女子出嫁,平时不太会写字,也没有高学历的爸爸送给了女婿一席话:第一个抱她的人,是我不是你;第一个亲她的人,是我不是你;第一个爱护她的人,是我不是你;能陪伴她一生的人,我希望是你。如果有一天不爱她了,你不要跟她说,你跟我说,我会给她带回来……最后一句话真的狠狠戳中泪点,深沉的父爱在这一刻体现地淋漓尽致,平时话不多,但当你离开父母,准备跟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去生活,而父亲会把所有的担忧都替你想好。父亲在婚礼间隙为女儿整理婚纱
喜欢你素面朝天,心疼你体重下降;不会跟妈妈一样絮絮叨叨,只会偷偷塞给你零花钱;不会说我想你,也不会说我爱你,他只是对你笑:拿去,这都是你爱吃的...这,就是父亲。
世界上有一种爱,是最无私的,最伟大的,就是母爱。世界上还有一种爱,却是默默的,它不轻易表现出来,就是父爱。
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
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
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
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
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梁凤仪
其实,不只是孩子需要陪伴,反之父母一样需要孩子的陪伴。那不是一份你认为他们应该用得上的礼物,那不是一笔你认为他们需要的金钱,它应该是你陪父亲下的一盘棋,应该是你陪他喝的一泡茶,应该是你陪他一起买的菜,一次促膝长谈……也许你很难抽出时间专门来陪父亲,但即便是一杯茶的时间,用心陪他说说心里话,也会让他倍觉开怀。
但是有多少人童年里得到父亲完整的陪伴呢,记得有一期《奇葩说》议题是:“如果一周陪孩子的时间不足12个小时,就取消当爸爸的资格,你赞同吗?”
这种说法受到很多爸爸的反对,尤其是那些本身陪孩子特别少的爸爸。
很多爸爸总认为陪伴孩子是妈妈的事,自己只需要给孩子好的物质条件即可;自己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觉得亲子活动太单调,没什么意思。
于是,越来越多的孩子童年缺少了重要的一部分:和爸爸的相处互动。
节目中颜如晶的这段话,让很多爸妈感慨万千,“人生是一部无法回看的电视剧,父母是孩子唯一的观众。连续剧你不看,我们可以补,但孩子的人生是补不回的。”
钱可以再挣,游戏可以再打,朋友聚会可以再约,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再也难以找回。
有爸爸陪伴的孩子更优秀
林依轮的大儿子林子豪,被排名全球第二、全美第一、号称设计学院中的哈佛的帕森斯录取,并获得每季度1.2万美金的奖学金。
小儿子雷奥,考取了美国西海岸第一名校撒切尔中学,同时也是今年撒切尔在中国招收的唯一男生。
在两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林依轮没有缺席过。
之前林依轮在外辛苦工作后,回到家就想着自己能多休息一会儿,意识不到要去陪孩子。
妻子就把孩子丢给他,并告诉他说,如果不能经常陪伴孩子的话,孩子会和他缺乏感情连接。
林依轮十分认同,慢慢就养成了一回家就多陪伴孩子的习惯。
他曾经说:“我这辈子最自豪的事业就是,我做好了父亲这个角色。”
有爸爸的陪伴,孩子安全感建立得更好。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孩子不管在什么场合都落落大方,勇敢不畏缩,而有些孩子却显得胆怯脆弱,扭扭捏捏。很大一部分原因跟爸爸是否常常陪伴有关。
0-6岁是每个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有妈妈的温暖和爸爸的支撑,孩子才会更有安全感,而安全感是自信的来源,孩子遇事往往更勇敢。
有爸爸的陪伴,孩子性格发展得更好。
爸爸带孩子,跟妈妈相对保守、温柔的方式不同,会给孩子很多特别的体验,富有创造力。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和父亲相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情商和智商更高,思维方式会更加新颖,而且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爸爸的理性、有原则、舍得放手,孩子会形成更加独立坚韧的性格,责任感、独立性、规则意识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