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怀念母亲病逝七周年(古韵六阕)
作者:霜雁飞(家父)
一
又见残秋冷落楼。梦里盈伤,醒处浓愁。
分明昨夜北堂回。促膝谈心,执手凝眸。
布织梭穿月似钩。白发苍苍,冷烛幽幽。
莺啼拂晓惹长思。坐尽庭前,忆老村头。
二
总待亲人寄信收。望断深春,看尽残秋。
无眠枕上忆千回。石院瓜香,木案糠稠。
十里槐前几许留。泪眼盈盈,袖手柔柔。
经年欲盼再团圆。步已苍苍,梦更悠悠。
网图,侵必删
三
几许无眠惹泪眸。梦起山城,忆落柴楼。
黄昏坐望故乡东。极目常寻,思意难休。
也识亲人已绝留。一世深伤,七载浓愁。
今宵遗照捧于怀。再叫娘亲,又对清秋。
四
万唤千呼不再留。影在苍怀,泪在寒帱。
难归故里纸钱烧。病榻为囚,砚墨为邮。
总把伤情刻意收。户外强欢,枕上还愁。
啼莺伴我忆曾经。拾麦塬前,挑水村头。
五
最怕伤情借夜投。欲盼亲娘,却对残秋。
凭栏望断故园东。一曲心声,几段离愁。
纵使经年极目搜。岭更重重,水更幽幽。
莺啼断续蓦然凝。陌上红巾,月下明眸。
六
夜半钟声到阁楼。笔底情铺,墨里伤投。
家书七载问谁看。枕上痕盈,牖外风飕。
月下凭栏对晚秋。一任无眠,一任多愁。
谁人知我满怀装。忆也重重,梦更幽幽。
想象着奶奶携带孩子的情景(网图,侵必删)
解析作品一
【小区保安孙大爷深度解析】:应霜雁飞老先生邀请,由我对其六首古韵悠悠寄哀思的《一剪梅•怀念母亲病逝七周年》点评支持如下:
霜雁飞老先生的这六阕古韵,是他饱含深情之作,以细腻笔触、多样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与无尽的哀伤,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
一、主题剖析
这组作品围绕对已逝七年之久的母亲的怀念展开,主题明确且深沉。通过回忆与母亲相处的点滴细节,如促膝谈心、故乡生活场景等,展现出母子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同时,结合母亲离世后的现实,诸如无眠的夜晚、面对遗照的悲痛等,将思念之情推向极致,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眷恋以及因母亲离去而产生的长久伤痛,体现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与哀伤。
二、创作手法与技巧
情景交融。作者巧妙地将内心的情感与外界的自然景象相融合。在词中,残秋、冷月、啼莺、晚风等意象频繁出现,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有力烘托出作者的悲伤情绪。例如“又见残秋冷落楼。梦里盈伤,醒处浓愁”,残秋时节,冷落的楼阁,奠定了全词哀伤的基调,梦境与现实中的忧愁相互交织,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作者的痛苦心境。又如“布织梭穿月似钩。白发苍苍,冷烛幽幽”,在明月如钩的夜晚,母亲织布的场景浮现眼前,白发与冷烛进一步渲染出清冷、哀伤的氛围,情景相生,感人至深。
虚实结合。作品在时空上自由穿梭,虚实相间。实写当下自己的生活状态,如“病榻为囚,砚墨为邮”,描绘出作者因无法归乡祭祀母亲的无奈与痛苦;虚写梦中与母亲相聚的温馨场景,像“分明昨夜北堂回。促膝谈心,执手凝眸”,通过梦境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对比,更突出了失去母亲后的孤独与哀伤。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拓展了词作的意境,丰富了情感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