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夜读》中的十篇课文触发了不少网友的泪点,其中大家最能“思及己身”的,是《背影》一篇,许是人渐长大,离别不可避免地随求学、工作、婚姻等一一袭来,故而特别能体会《背影》中那种将别之时的浩大情感。
不少读者也在留言里分享了自己的离别故事,同样让人泪目。生命中那些“他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送”的时刻,是珍重的,也是珍贵的。
当我们知晓离别的重量,
才更会珍惜每一个相处的日常。
——央视新闻——
《惜取离别时》
01
上大学后的每一次返校,工作后的每一次返京,都是父亲送我去车站。他拎着箱子走在我前面,我两手空空跟他走进检票口,然后接过行李挥手作别,这场景延续多年。
几年前有一次回北京,父亲在将我送进高铁站后,突然发来一条短信,他说:我觉得,以后我还是不送你了吧,我越来越老,再也不能每次眼睁睁看着你离开了。
父亲一直是隐忍含蓄的人,甚少向我表达感情,更从未这样展露脆弱。我看着短信,当下大哭出声,我终于明白,在我一次次不回头的离开里,隐藏着对一个老人怎样的残忍。
身为子女的我,长大成人的我,远离双亲的我,终于成了他的“不可承受之重”,他决定用这样一个冷酷的方式“止损”。(《夜读》读者@沚凡)
02
上学时背过无数文学经典篇目,十多年过去了,仍印象深刻的唯有《背影》。
刚上大一那年,在十一假期结束返校的火车里,我看着车窗外月台上父亲略微佝偻的身影,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了文中主人公的心酸。父亲是个情绪极其内敛的人,那天送我上车后便站在离车稍远的位置上一直看着我,手里拿着烟却是不动,满眼的不舍和心疼,看到我也在看他,只是用手示意我看顾好上面的行李,仍站在原地定定地看着我。
我从小到大一直是个个性独立的人,离家或出远门时往往是兴奋大于悲伤,唯有那次不同。父亲的神情和手势就像文中的橘子,凝结了他所有的情感,同时也让我泪崩,直到今天也无法忘怀。(《夜读》读者@g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