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话题是不是很多家长都下意识的开始找孩子的朋友圈了!
是不是发现在为自己能随意查看而沾沾自喜,
或者是因为三天可见甚至无法查看而焦虑不安!
其实查看朋友圈之前,更应该做的是反思一下自己,
是不是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孩子和自己分享学校里发生的小事了?
是不是已经很久没有关心过孩子的个人生活了?
你知道他的小伙伴是谁吗?
你知道他最喜欢/最讨厌的老师是谁吗?
如果你无法回答,就真的要反思,你和孩子之间是不是已经竖起了一道隐形的墙。
这道墙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1、沉默的餐桌下沉默的分享欲
古语有言“食不言,寝不语”,这是流传千年的餐桌礼仪,但是这是古代简单的社会生活下的规范,但是在现代家庭结构中,每个人都有繁忙的社会任务和家庭责任,而餐桌上反而成了全家人难得的休闲时刻,而很多家长为了自己的家长尊严或者是无法疏解的生活压力,把这个难得的休闲时刻也单独留给自己,孩子说起什么,也都是一句规矩打发回去,不断的打压孩子的分享欲,没有表达的空间之后,也就自然没有了表达的*,隔阂的墙就这么落下了一块砖。
2、自带过滤的耳朵屏蔽了所有情绪
“你什么也不懂”这是很多孩子最想和自己父母说的话。心理学教授约翰·戈特曼研究发现:62%的青少年表示“父母只听他们想听的”。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而很多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我同桌的模型真好玩,我也想要”“我看你像模型,啥时候你的数学也能和你同桌一样,我就满意了”这是经常发生在家庭里的对话,孩子只是在分享自己的爱好或者观点,但是家长总是一股脑的把自己的想法灌到孩子耳朵里,忽视孩子的情绪,这样反复的用冷水浇灭孩子的热情,就不要期待孩子再和你分享他们的情绪。
3、打着朋友的名义背叛了友情
很多家长都说我和孩子是朋友,我要和孩子做朋友,但是当孩子把你当朋友和你倾诉自己的秘密的时候,迎来的却是各种背叛和惩罚。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调研显示:45%的孩子因向父母倾诉后被批评/惩罚而选择闭口。如果孩子愿意把你当成树洞,那就做好一个树洞,承载他们成长的烦恼,而不是变身戒尺,挥到孩子身上。这次他能和你分享自己和朋友之间的小秘密,但是如果你背叛了他,那你只能等别人告诉你孩子经历了什么。
4、撤掉他身后的梯子还在嘲笑他的不勇敢
曾经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一个小男孩,爬上了家里高高的围墙不敢下来,他的父亲告诉他,你要勇敢,跳下来,我会接住你,男孩鼓起勇气跳了下来,但是重重的摔在了地上,父亲并没有接住他并告诉他,即使是你的父亲也不值得信任。后来男孩长大了,他的孩子又站在了高墙上无法下来,他站在墙下告诉他的儿子,你只能跳下来,我不会帮助你,儿子纠结了很久最后还是跳了下来,父亲接住了他并告诉他,你不要相信任何人,包括你的父亲。两代人的教育方式相同又不同,成长的世界从来都是充满挫折的,但是如果连最亲近的人都无法提供帮助,那又该是多么悲哀的未来,所有如果孩子想你倾诉求助,做他们的支撑,接住他们而不是抛弃他们,不要在他们求助的时候冷漠的回复“你多反思自己,凭什么他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而是回复“跟我详细说说,我相信不是你的错”
父母不是孩子的判官,家里没有法庭,不要随时随地的开审,用友好沟通代替到简单判词,多问为什么,了解孩子怎么想的,才能真的解决和孩子之间那面隐形的墙,无论是朋友圈三天可见还是随时可以查看,其实并不是判断亲子关系的标准,真正的标准在孩子心里,所有回答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
你知道他的小伙伴是谁吗?
你知道他最喜欢/最讨厌的老师是谁吗?
希望你日得到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