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成为这几天前线的热词。患者,痊愈了,回家了;医护拼搏了,凯旋了。那边殷殷期盼,这边魂牵梦绕,“白衣天使”们完成了中间的摆渡。正如日记中所言,我们每个队员不知走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但看着一位位患者从重到轻再到痊愈回家,我们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无论是凯旋者,还是坚守者,患者的这句话成为白衣天使们付出的温暖注脚:“你们是暗夜中的一束光,帮我们找到了回家的路。”
94岁的刘奶奶出院了!
3月16日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 晴
王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专业主管护师
下大雨的那天,我们十七病区接收了一位患者,这是一位情况有些复杂的老奶奶,因为她已经94岁高龄。
刚入院的时候,刘奶奶病况很重,血压高,精神特别差,不停咳嗽,憋喘严重,尿频,因为年纪大行动不便,口罩和氧气面罩会不时脱落;我来自心外重症监护室,各种情况的病人都见过,但刘奶奶是我从业16年以来照顾过的年龄最大的病人。所以,我们都很担心她的病况。
但在住院的第21天,刘奶奶要出院了!这简直是我们援鄂以来最开心的一天!当然,最开心的,还是刘奶奶自己。
上午,当我们告诉刘奶奶可以出院的消息,老人家非常兴奋,坚持要自己收拾东西。下午,非要自己走着下楼,看到我们脸上的担心,她就跟一个爱逞强的小孩子一样说:“你们让我站了起来,我就走给你们看”,当着大家的面,在病房里给大家走了一圈,虽然病房不是T台,刘奶奶也不比模特,但在我们眼里,九十四岁的老奶奶大病初愈后蹒跚而自信的步态比T台秀上的模特更好看。
在刘奶奶住院的21天里,她的情绪起伏很大,一会一个样子。我们像对待老小孩一样陪她说话,陪她玩,给她弄好吃的;周敏护士长知道刘奶奶喜欢吃面条,让医院食堂特意做给她吃;她不会用呼叫按钮,我们就一次次地教给她有事就用按钮呼叫;她便秘有点严重,我们每个女队员都会给她用上开塞露,扶着看着她上完厕所;她年龄大,又尿频,下半夜我们队员每隔十几分钟就会对她巡视一次,随时应付她的各种情况……
一切仿佛是在幻觉中。刘奶奶从一个一度拒绝打针,不太配合治疗的重症病号,到今天无病一身轻地坐上出租车,兴奋地驶向自己离开了很久的家,走之前还舒展着满脸皱纹给我们“耍了一次活宝”。
九十多岁的人啊,从她的身上,我们每个队员心中都在感叹着生命力量的强大。
转眼间,从到达武汉到今天已经37天了。在这期间,我们每个队员不知走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但看着一位位患者从重到轻再到痊愈出院回家,我们由衷地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当然,我们更期盼病区里每个病人都能像刘奶奶一样,出院回家,都这样“走”给我们看。
再次请战!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3月17日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阴
王小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胸心外科主治医师
3月17日,今天应该是值得被铭记的一天。
因为今天是首批援鄂医疗队踏上返程的日子,而我们医疗队在今天将再次请战。我们即将要转战武大人民医院,去更加艰苦的战场。
朋友圈里发来一条条援鄂医疗队正在有序分批撤离的滚动直播。朋友们也都发来欢迎回家的消息,当然还有永远离不开的主题那就是“火锅”。很多人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其实大家最难做的可能还是如何跟家里人说,我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并没有跟我的家人说,我知道他们这段时间比任何人都更操心。对于女儿的期待和相约,前前后后我已经多次失言。我不想看到她那失望的样子,我特意等他们睡了,才跟我爱人说的。
晚上我们所有的队员都在请战书上签了字安了手印,我弟还专门给我发了微信说,“哥,我永远支持你”。其实亲人的支持胜过一切豪言壮语。有朋友问,疫情不是控制了吗,怎么还要请战?别的医疗队都回来了,为什么又不回来了?我想说这一切还是因为那些放不下的人,就像我们的56床一样。要知道武汉尚未痊愈,现在还有三四千挣扎在生死边缘的危重患者,他们也是一个个其他医疗队放不下的那个人,更是一个家庭放不下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