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听芦名义,远离了喧嚣的都市生活,倾听西溪河汊旷野上大自然的秋声。当小舟穿行于纵横交叉的湿地河道时,鸣唱的秋虫,哼哼唧唧,时隐时现。侧耳聆听,漫野无边的芦苇深处,一阵一阵的风沿着河床急吼吼而过,隐隐之间犹如藏着千军万马。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一个完美的杭城深秋,就应该是这样坐一叶孤舟,深入芦苇深处,听漫天芦飞雪飘。我后悔前几年思多行少未能如约得赏。坐着小小的摇橹船,从周家村出发,悠然慢摇抵达秋雪庵,在蜿蜒的河道中可以感受“船入芦花里”的唯美意境。站在秋雪庵的木楼上,举目远眺,百亩芦花摇曳生姿,颇为壮观,那一幅心旷神怡的西溪秋雪图,始觉听芦之说诚不我欺。
“千里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西溪共有芦田360亩,有荻芦、芦竹、芦苇等多个种类,我自然分不清这些具体的品种,只觉得花絮蓬松洁白的芦花最为好看。从船埠到秋雪庵是一片高过人芦苇丛。里面搭了个“秋芦飞雪”的小场景,放了几把竹椅,专供游人游摄。四周,簇拥摇曳的芦穗淡雅素洁,含情脉脉,如同饱蘸诗情的墨笔于天地间描绘着不可言状的神韵。我陷在芦花深处,既拍朔光中的特写,又拍成片的苇丛幽深,更拍小场景中的同行游客,看他们脸上洋溢着灿烂如花的笑靥。
深秋一转身便是寒冬。回望来路,正像林清玄说的:“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俯拾起自己深秋里遇见的小欢喜,好比攥着从海边捡回的一串小贝壳,敝帚自珍。
古人的秋日之雅,有捡秋叶、观残荷、望秋月、闻桂香、赏秋菊等诸多好事,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话。我在深秋里且行且摄,虽然不似“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那般风雅,也不如“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那般诗意,但还是让我觉得,江南深秋的韵味,犹如梧桐秋声、古刹钟声那样余音袅袅,经久不散。这是天堂里的烟火,这是烟火里的天堂。深秋的江南,你所渴望的一切美好未必都能在杭城找到,但对于山水的共情使你终究不会辜负当下的满目秋光。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