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常有一种通病,便是眼睛生在别人身上,自己的幸福看不见,偏要伸长脖子去探看别人的园子。别人的园子自然是好的,花木葱茏,果实累累,连杂草也显得格外精神。于是乎,便生出许多羡慕来,羡慕之后,又不免自怨自艾,觉得自己的园子荒芜不堪,连野草也长得不如人家的茂盛。
殊不知,别人的园子未必如表面那般光鲜。你只见他花木扶疏,却不见他深夜挑水浇灌的辛劳;你只见他果实压枝,却不知他除虫剪枝的苦楚。况且,那园子里的果实,未必合你的口味。你嗜甜,他种酸;你爱脆,他植软。纵使将他的园子整个儿送给你,怕也未必能得你欢心。
老子云:“知足者富。”此言极是。人若能安于自己所拥有的,便是天下第一等富人;若终日眼馋他人所有,便是坐拥金山银山,也不过是个精神上的乞丐罢了。我曾见过乡间老农,粗茶淡饭,布衣草履,却日日笑容满面;亦见过城中富商,锦衣玉食,高楼大厦,却时时愁眉不展。何也?知足与不知足之别耳。
古时有个“邯郸学步”的寓言,说燕国有人羡慕邯郸人走路姿势优美,特地去学习,结果不但没学会,连自己原来怎么走路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去。这故事虽夸张,却道出了一个真理:盲目羡慕模仿他人,往往会失去自我。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性情各异,适合他人的,未必适合自己。强求不得,求来也是徒增烦恼。
细想起来,幸福本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看着别人碗里的水冒着热气,便以为定是甘甜可口,却不知或许烫嘴,或许苦涩,又或许人家正羡慕你碗中的清凉。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缘法,各有各的滋味。何不安心品尝自己碗中的那一份?
圣贤教人知足,不是教人安于现状不求进取,而是教人认清自我,珍惜已有,不妄自菲薄,不好高骛远。知足者常乐,不是因为没有追求,而是因为懂得在追求中欣赏已经获得的。
园子里的花木,自有时节。与其踮脚窥探邻家春色,不如低头培育自家根苗。待到时来运转,你的园子,未必不是别人眼中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