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好的家风,是家庭的根,家族的魂,民族的精气神所在;家风正,家庭好,民族兴,国家强。倡导文明家风,是党中央一直在关注的社会问题。“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近日,围绕这一主题,东华禅寺也对“家风”建设进行了一次梳理:
东华禅寺的方丈万行大和尚虽然年龄不大,在中国的禅修圈儿,却是一位知名的大师。
他创立的“东华禅功法”,由于注重实效、有次第、有修证,而受到中国修行圈儿人士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在他的“东华禅”功法里,有这样一句话“目前无法意目前,闭目开眼往前看,有眼无珠人不识,一目了然观大千,剔目瞠眉黑变白,绵密不绝,能所脱空知已灭,原来家风依旧,学佛做人,做人学佛。”
这是万行大和尚集中三十年实修实证经验而成的一句禅宗修炼心法,在最后,却切入了原来“家风依旧”。
那么,这个“家风”是指什么呢?
东华“家风”的由来此话还要从东华禅寺复建讲起。
先谈谈历史:位于广东韶关的东华禅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开国元年(公元502年),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该寺原名灵鹫寺,乃是印度高僧智药三藏禅师所创。
公元661年,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继承五祖衣钵后南归,经此寺而隐修,改灵鹫寺为东华禅寺,唐宋鼎盛、毁于明清。
公元1997年,四年佛学院毕业、年仅27岁、已闭过四年关的年轻的万行法师,来到东华山又闭关三年,终悟本源。而立之年出关后,决定恢复东华禅寺、再续禅宗香火。
年轻的万行禅师在接受当地政府、信众的建寺祈请后,发下大愿:愿以国泰民安为己任、以普度众生为使命,虚空有尽、行愿无穷。
从那时至今,一晃20年过去了,大和尚从当初的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仅一洞一僧一袈裟;到如今,已在韶关的原东华禅寺旧址复建起一片宏伟的佛教建筑群——建筑面积五万余平方米、三十余座雄伟殿堂的东华禅寺!
未有寺院,先创家风——“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
谈起这段的初衷,万行大和尚十分感慨:
佛家最重报“四恩”没有出家前,我只是湖北省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
如果没出家,我可能还和身边的很多人一样,就是一个上学的或打工的普通人;是党和政府给我们创造了外面的大环境,我们才能有今天这么好的机缘,出家、学佛、成道、建寺院。
没有这个大环境,就不可能有现在的小环境。所以我们做为一个学佛的人,要时时刻刻不忘感恩、报恩。
在佛家的传统里,自古就有“四无量心”和“报四恩”,这些就是最究竟、最圆满的爱国主义思想。
万行大和尚说,我为什么要谈“信教先爱国”呢?
因为爱国是佛教具有的优良传统,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丢失。只有国家太平、人民安康,才有宗教信仰的正常生活。
所以,我们东华家风的第一条就是“信教先爱国”。
如何做到“爱国”呢?安分守己、各尽其职。
你是个军人,就应该守疆卫国,英勇*敌;你是个法官,就应该秉公执法;你是个老师,就应该教书育人,传播知识;你是个传教士,就应该为众生祈福,为信众答疑解惑;你是个国家干部,就应该为人民服务,替百姓做主。
只有安分守己,管住自己的身口意,才能尽职尽责地把本职工作做好做到位。
“学佛先做人”,五戒十善做好就是在做人。“修道先发心”,慈悲喜舍做好了就是发心。
建寺不忘报“国恩”2500年前的印度,佛陀为波斯匿王等印度十六国王详细地讲说了如何护国之方法,明确地指出:在国家有难的时候,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所有佛教徒都应举行法会,读诵经典,参与护国救灾工作。
平时要“对国言忠,对亲言孝,对子言慈,对友言信”,守五戒,行十善,修六度万行,时时处处都是要人先做一个奉公守法的好公民,进而再修出世之法。
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释迦牟尼对弟子说:“将一滴水放到大海中去,那么这一滴水就永远不会干。”就是要行菩萨的大悲愿力,积极利益世间众生。
2018年11月18日,护国吉祥殿在东华禅寺正觉堂正式落成!护国吉祥殿正是东华禅寺为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利乐有情而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