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业展位吸引求职者排队求职。瞿宏伦 摄
拓展基层就业空间
结合实施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等战略,围绕就业社保、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社会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等领域,挖掘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社区专职工作岗位出现空缺要优先招用或拿出一定数量专门招用高校毕业生。
继续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党建工作组织员等基层服务项目,确保岗位规模总体稳定。
对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高定工资等政策支持,对其中招聘为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的,可按规定提前转正定级。
稳定公共部门岗位规模
全区各级各类事业单位适合高校毕业生的空缺岗位,应优先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
加快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进度,中小学、幼儿园凡在2022年12月31日前招聘受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的,不得将取得教师资格作为限制性条件。充分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需要,合理安排相关招聘招录考试时间。
深化落实基层法官检察官助理规范便捷招录机制,畅通政法专业高校毕业生进入基层司法机关就业渠道。
图为招聘现场。
持续加强就业服务
建立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以及残疾高校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清单,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为每人至少提供3—5个针对性岗位信息,优先组织参加职业培训和就业见习,符合条件的给予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统筹开展“广西优质民企招聘专项行动”“国企招聘专项行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等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每年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00场以上,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100万个以上。
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00%纳入实名制帮扶,采取“一对一”帮扶措施,与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逐人对接联系,为每人免费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确保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基本稳定。
简化优化求职就业手续
从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统称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
取消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就业协议书上签章环节,取消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办理报到手续。高校毕业生毕业落实工作单位的,凭毕业证书、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个人户籍证件,到本人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出手续;凭毕业证书、户口迁移证及其他相关材料到辖区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
指导用人单位根据工作岗位实际,合理确定入职体检项目,不得违法违规开展乙肝、孕检等检测。对外科、内科、胸透X线片等基本健康体检项目,高校毕业生近6个月内已在合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的,用人单位应当认可其结果,原则上不得要求其重复体检,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高校可不再组织毕业体检。
一位求职者在等待求职。瞿宏伦 摄
着力加强青年就业帮扶
增加急需紧缺工种新职业培训,加快智能制造、大数据、农村实用技能等领域高校毕业生培训,为现代服务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鼓励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需要学历学位证书作为报考条件的,允许先参加考试评定,通过考试评定的,待取得相关学历学位证书后再发放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等设立见习岗位。见习期间,按规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鼓励有条件的见习基地为见习人员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提高见习保障水平。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实习见习基地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加项目研究的,视同基层工作经历,自报到之日起算。
实施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广泛开展各级政务实习、企业实习和职业体验活动。
图文采集:转自玉林广播电视台
编辑:马勇萍 审核:水木 飞歌
出品:福绵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fumianxuanchuan@126.com
当您接到0771-12340民调电话调查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时,请你耐心接听,客观、公正回答,为平安福绵建设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