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名员工在社交平台爆料,知乎正在进行裁员,涉及几乎全部业务线,裁员比例约20%。
与此同时,有媒体也报道称,知乎正启动新一轮裁员,规模在20%至30%之间,覆盖技术、商业化、教育和社区等多项业务。有部分已收到被裁通知的员工表示,“虽然目前居家办公,但裁员都是私下里现场沟通的。半个月前公司内部曾有过相关传闻,上周五开始突击裁员,基本上是周五(5月20日)接到通知,周一(5月23日)就不用上班了,因为相关的工作权限都被关闭了。”
对于外界传闻及媒体报道,知乎则回应称,相应情况属于正常的业务和组织优化调整。
对此,网友们也议论纷纷——“没有好的业务模式的小平台”“周五通知周一才办手续,这效率也不行啊,某公司当场通知当场走人”“这才刚刚开始”……
法治网研究院注意到,此前,知乎今年2月和4月就被传言裁员消息,但都被公司否认。
5月25日晚间,知乎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财报显示,知乎一季度营收7.43亿元,同比增长55.4%。
然而,数据的另一面展示,2022年一季度,知乎总运营费用为9.04亿元,同比上涨46.99%。
那么问题来了:营收7.43亿元,而总运营费用达到9.04亿元,这也就是说,花得远比赚得多。这个问题怎么破?
知乎创始人周源可能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他对外明确表示,知乎二季度和下半年会对运营费用和成本进行更严苛地监控,降本增效将是本年度乃至明年的核心工作之一。
裁员情有可原,但应避免出现暴力裁员
《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政律师说,互联网大厂频频曝出裁员事件,有种种原因。从互联网发展阶段来看,互联网大厂前期疯狂扩张热也在慢慢“退烧”,那么在企业降本增效导向下,一个直接影响就是前期扩张导致激增的人力成本也需要大量削减,最简单有效的手段可能就是裁员了。
事实上,近半年来,多个大型互联网企业都被曝出集中裁员事件。
对此,《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风险与合规部负责人杨保全律师解释,目前所称的裁员并非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41条规定的经济性裁员,而是泛指的用人单位基于各种原因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裁减人员的行为,如人员优化、劝退、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期满不续签、员工严重违纪被解除劳动关系等,甚至包括取消未入职人员的录用通知,都属于所谓的企业广义性裁员。
“经济下行整体背景下,又逢疫情影响,对于公司发展而言,公司架构调整、业务变动、收入减少因素影响、本身人员的更新流动等,企业主动采取裁减员行为,无论对外发布的理由为何,都情有可原。”杨保全说,但相关裁员必须以遵守法律规定为前提;对于相当多的劳动者而言,被裁员是一件严肃的大事件,所以应有的法律权益能否得到保障至关重要。因此,劳动者应明确在裁员危机中对于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同时用人单位应谨慎对待裁员行为,避免出现暴力裁员等违法裁员行为。
郭政也表示,面对裁员,无论企业还是员工,均应在劳动法的框架内行使自身权利并承担己方义务,突破法律框架,便如同打开“潘多拉魔盒”,除法律风险外,其余风险也可能不期而至。
前程无忧近日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互联网人流动与留存调查报告》显示,互联网行业的整体职位发布量增量同比处于2019疫情以来的低点,缩编的同时,也在细分领域与岗位供求上呈现结构化差异,行业正在发生从人才规模向人才质量的转变。
该《报告》还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半数受访互联网人的所在公司存在裁员现象。其中,“裁员比例低于5%”的占四分之一,“裁员比例5-10%”和“裁员比例10-20%”各占17.5%和7.8%。裁员赔偿方面,赔偿N 1(23.9%)和单独协商一人一议(30.2%)是两种最主要的赔偿方式,赔偿大于n 1的仅有3.6%。
企业应如何“依法裁员”?律师给出建议
在不断曝出的裁员事件中,就企业应当如何“依法裁员”的问题,杨保全提醒,若企业确实达到经济性裁员的规模,首先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41条规定的四种情形;其次应做到程序合法,用人单位需履行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并将裁减人员方案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等程序后,方可裁减人员。此外,用人单位在裁减人员时应当注意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最后,企业应依法向员工结清工资并支付补偿金。
杨保全建议,若企业并非属于经济性裁员或未达法律要求条件,可以通过与员工协商一致解除、转岗不裁员或少裁员、协商变更劳动合同、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解除等方式合规处理,如遇个别员工劳动合同到期、员工本人存在过错等情形按照规定操作。同时,疫情当下,也可以积极响应相关政策号召及建议,与员工协商通过降低工作时间、轮岗轮休、综合调休等方式平衡用工成本与裁减员的关系,做到合法合理,避免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任性而为而承担的惩罚性后果
而相关被裁员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郭政建议,可以对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履行地区域的相关劳动法规范性文件中涉及劳动合同解除、终止的相关规定进行初步了解,一旦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才能理性应对,合法维权、最大程度保护自身权益。同时,如果后续需要与企业进行沟通解决,应注意证据的保存,固定相应法律事实,以便在之后可能的仲裁、诉讼过程中占据主动。当然,由于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业、地域特殊性,往往在不同区域法律适用及理解不同,故在此过程中可咨询、聘请专业劳动法律师。
企业大规模裁员,已经引起相关部门关注
事实上,网传多家大型互联网企业大规模裁员之事,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并在积极了解情况。
4月8日,国家网信办就在其官方微信号“网信中国”发文指出:“近期,网传多家大型互联网企业进行大规模裁员并引发舆论热议。对此,中国网信网对腾讯、阿里巴巴、美团、京东等12家互联网企业用工和业务发展情况进行访谈。企业纷纷表示,互联网行业人员流动普遍较快,目前员工数量和业务发展情况总体稳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网信中国的统计显示,2021年7月到2022年3月中旬,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快手、百度、京东、网易、微博、哔哩哔哩、蚂蚁集团等12家企业总离职人数21.68万人,总招聘人数29.59万人,净增用工7.91万人,其中11家企业招聘人数多于离职人数。
法治网研究院注意到,尽管互联网大厂们裁员爆料不断,但前述《2022年一季度互联网人流动与留存调查报告》在调查“下一份工作行业的意愿”时,让人稍感意外的是,还是有高达84.1%的受访互联网人仍表示会继续选择互联网行业。
只要信心还在,一切就皆有可能。
选题策划/法治网研究院
文/沈若水、刘海滨
声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监制/余瀛波
编辑/黄美玲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法治网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