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便利店上班的感受

首页 > 企业招商 > 作者:YD1662023-05-21 13:14:24

第一次在领导的陪同下去和房东谈判,紧张的根本不知道怎么开口,只能乖乖地坐在旁边听着。

第一次拿过签好的合同,手不自觉地在颤抖。

开业后一天要去七八遍,每天问店长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天生意怎么样?做了多少钱?

可喜的是那家店生意还不错,最终拿了一万多的奖金。

直到现在我路过的时候,还总是会不自觉地进去买点东西。

在便利店上班的感受,(9)

后来全家慢慢地饱和,开店的指标也逐渐下降。一个选址开发没店可开了,这不是搞笑吗?

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通过朋友介绍,进入了现在的公司便利蜂。

在便利店上班的感受,(10)

压力越大动力越大,我热爱我的工作

便利蜂和全家的开发完全是两个方向,如果说全家的开发原则是传统的标杆,那么便利蜂的开发模式就是互联网大环境下新模式的标杆。

因为选址模式的不同,刚入职时非常不适应。我之前在全家学到的知识在便利蜂行不通了。

还好我接受能力还算不错,主要变化有两点,选择了从零开始慢慢学起。

第一点是工程设计。之前在全家,工程都是交给设计师确认,来到便利蜂后,看电表,找路径,量房子,寻找空调外机位等等,我的第一个项目光工程条件就核对了3个小时。

第二点是是合同条款。全家是比较强势的制式合同,不允许甲方修改。而便利蜂也是制式合同,但是可以修改。我第一次和甲方一个字一个字对合同,以求达到一个双方认可的状态。

终于第3个月时,我成功签约了2家店。彼时,公司要开发新区域,怀揣着一股子闯劲,我和团队一起去了宁波。

刚到宁波的头3个月,依然是颗粒无收。

领导找我谈话,问我说:

“你来宁波是干嘛的?如果不开店,早点回无锡去,还能省下生活成本。”

压力颇大的我每天晚上都不敢回到宿舍,夜里10点还在外面扫街。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第一家店是我刚来宁波就发现的一家罗森便利店。当时看到这家店我的想法就是:这家店不可能会出来!

可当你走投无路时,任何的不可能都会去尝试,结果3个月后的晚上,我发现原本我心中的不可能居然贴出了转让。我联系了房东,洽谈的结果出奇的顺利。仅仅用了2周的时间,合同就签完了。

在便利店上班的感受,(11)

因为这件事也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要用原来的思维定式去自我否定,任何事只有去尝试才会有希望。

这家店如果我一开始就去谈,说不定早就签完了。

从这家店开始我的拓店节奏就像开了挂一样,银行房子?签!政府房子?签!711罗森强竞对?签!

其中有一家店,在宁波南部商务区CBD最高楼的一楼,同时它之前是一家银行,像这种地标性的建筑楼下,是非常难签的。

我整整跟了10个月,同事都劝我说这里不可能会给我开便利店的。但我有事没事就去开发商办公室喝茶聊天,每个月我都会问一句那个铺子的情况,只要路过就会给招商发个消息询问对方高层的看法。

随着我们在南部商务区的店数慢慢增加,最后对方主动联系我过去聊聊,我知道机会来了。

我现在还记得他们老板见到我的第一句话:

“你就是便利蜂的卞超啊?小丁一直和我提起你,听说你从去年开始就一直想租我们的铺子,所以现在公司决定把这个铺子对外出去,我第一时间就安排你先来谈。”

后来的洽谈也非常顺利,现在已经开业一年多了,平均每天营业额都过万。

我们公司总部在北京,除了北京以外的区域都被称作外阜人员,而去年我以外阜人员的身份在全国的开发排名中也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我们团队也通过一年的时间在宁波开了约30家门店,南部商务区一个CBD就有9家,从以前的默默无闻,到现在别人主动邀请我们去开店,我们做到了。

人们总说,我们都是城市的建设者,以前我对这句话的感触很浅,觉得这都是大领导们*事,跟普通小老百姓没关系。

但如今,走在马路上,看到一家家由我推进运营起来的便利店,不仅给商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给周边居民带来了巨大便利,那一刻,我也终于有了自己是城市建造者的荣誉感。

在便利店上班的感受,(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