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如此风靡业界,成为企业管理者竞相追逐的宠儿,不容否认,必然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阿米巴经营模式出自日本“经营之圣、人生导师”稻盛和夫,以其成功的管理实践而备受世人崇拜和效仿。
他提出了阿米巴经营的著名公式:阿米巴经营 = 经营哲学 × 经营会计 × 阿米巴组织
也就是说,阿米巴经营的成功必然要求经营哲学、经营会计、阿米巴组织缺一不可,并且还不能有一个弱项,否则无法成就“阿米巴”或者干脆就不是阿米巴。
而稻盛和夫能够成功并受益于阿米巴经营模式,首先他的“敬天爱人、知行合一”哲学是鲜明的;其次他的“量化”会计学和“赋权”阿米巴组织呈现了坚定的执行力。
如此“三要素”相互支撑,构建了一座牢固的阿米巴大厦(如下图)。
国内企业效仿阿米巴者甚众,无可厚非,因为看到了别人的成功,自己也想拿过来试一试,万一碰上好运气呢。
起码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企业的竞争力来源于驱动力,驱动力来源于员工的动心,而阿米巴经营管理就是一种动心的有效管理模式。活学活用阿米巴的企业,有成功范例。
比如,韩都衣舍的“小组制为核心的单品全程运营体系”:
通过小组制这种组织形式,让每个产品小组(由选款师、运营岗、制作岗组成)的权责利实现了统一,面对市场的需求,做到最快的反应,同时通过公司系统的支持,有效地提升了运营效率(如下图)。
无独有偶。
另外一家号称学习阿米巴卓有成效的企业是海尔,它在阿米巴经营模式基础上提炼出了“人单合一”的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自主运营体”的概念,一时风头无两,引得国内外产、学、研界竞相学习和探讨。
至于效果怎么样,别看媒体一直在鼓劲,而要问问内部员工真实的感受。
至于其他套用阿米巴或学在路上的公司,一定要搞清楚阿米巴经营模式成功的必要条件。
千万别看到别人成功了,又这么时尚的管理套路,就自问:何不借来一试呢?
笔者见到了太多的效仿阿米巴失败的案例,特别是那些业绩本来好好的经营体。
原本按照自己的路径或方法经营或管理就是最好的选择,却脑热一番引进什么“阿米巴”胡折腾,因不对路子差点把自己害死者屡见不鲜,而员工轻者怨声载道,重者愤愤离去。
那么,为什么稻盛和夫的企业用阿米巴成功了,而我们的企业却屡屡碰壁、不得要领呢?
症结还是出在“阿米巴经营三要素”上。我们看阿米巴经营模式成功的假设和前提条件,对比一下中日宏观环境和社会文化差异(如下表):
不难发现,阿米巴在日本能够成功,离不开它的文化土壤和企业运营体制,是一种战略配称的成功。
引进到中国来之所以多数不成功,别无他法,就是因为“水土不服”。
先不谈在企业倡导的可固化的文化价值观,就说量化的会计要求,就挡在了“内部信息透明度”不足上,本来想得挺好,真做的时候就放不开了。
还有赋权的合理划分的组织单位,为什么用尽吃奶的力气也要搞阿米巴的企业不见效果?
一言以蔽之,真到分权的时候,老板舍不得呗。
管理是硬功夫,无法通过工具的切换来实现管理水平的自动提升,而很多企业往往赢得了战场却恰恰输给了工具,这值得大家深思。文章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