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并不可怕,但许多人会被失败所带来的挫折感全方位地征服,难以面对伙伴、家人,以及未来——这才是最可怕的。
高压几乎是创业者恒定的生活特征:作为一个CEO,在无数的光环、成功以及财富的背后,更多的是无数挣扎及无奈的时刻。
如果说“改变命运”的初衷描绘的是光辉璀璨的未来蓝图,回到日复一日的运营和开拓中来,痛苦、犹疑和艰难成为人生的常态。
几乎所有的创业公司,无论是否曾迎来爆发,总是或迟或早地会迎来漫长的“悲伤低谷”。在这个时点中,也许是关键隐患的爆发,也许是诸多问题集中引爆。
无眠的长夜、涔涔的冷汗,还有难以名状的“煎熬”,对内在情绪的控制是最艰难的,这个常态却很少有人提及。很多创始人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难免会经历挫败和沮丧。创业的过程虽然举步维艰,但是也不乏有人砥砺前行。
那么,到底该如何走过“悲伤的低谷”?
一是收拾心情,先让自己的变得情绪平稳。
创业之初,你应该预计到会面临这样一个低谷,因为它很难被避免或者绕开。退出、重新开始、或者执行一个“重大”的转变,以及其他的规避措施都无法保证你不会再次遭遇这样的低点,它只是延迟,而不可避免。所以,与其想方设法去避免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我们不如想想怎么克服这个困难。
二是找出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本身。
产品是否有效?入职培训是不是很糟糕?或者增长率上的执行力度不够?你可以通过了解哪些环节有效,哪些环节无效,来找出主要的瓶颈。如果产品是高参与度、高保留率的,但是用户人数不是很多,那么就需要专注于营销;如果产品的参与度低、保留率也低,则可能需要从产品方面来处理,再多的营销和优化你的推广渠道也无济于事。
创业公司的风险大多来自于产品,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没有起色的症结所在。我碰到的大多数新产品都不是处在“产品与市场相契合,只是需要增加用户”的阶段。相反,大多数的时候,产品是从一开始就跑偏了。他们要求用户去接收新事物,处于一个没有竞争对手的新市场,因此,很难判断客户的行为是否是支持他们的产品。相反,如果采取一个已知的工作类别,并尝试发明20%,而不是90%,可能会更加有效。举个例子,苹果没有发明智能手机、MP3或者电脑,但是他们超级创新和成功。所以说,你不必发明一个全新的产品类别,当你有一个基准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时,更容易获得产品/市场的契合。
创业不易,且行且珍惜!既然自己选择了创业这条路,就是流着血也要把它走完。
创业初出现低谷期实属正常,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义无反顾地解决它。
跨过这道坎,成功说不定就迎面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