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羽
后台回复“听课”,听免费课程
后台回复“写作”,加入写作群
我算一个新手,但不算小白。
2019年,我加入过书评影评人物稿写作基础班2期。
上课期间,在“汤姐的休闲时光”公众号,上稿过一篇《甄嬛回宫后,皇上是怎么发现甄嬛已经不爱他的?》和一篇《喜宝》的书评,之后就彻底歇业了。
3年后,重新加入,是因为生活发生了很大变故,决心不再麻木下去,要找准自己的优势,好好发挥出来,不能白活这一辈子。
回想当年,选择汤小小老师写作团队的原因非常简单:实在。
同期网络上热门的写作班子,要不宣传高大上,不接地气;要不吹到飞起,像虚假广告。
而汤小小老师呢,公号上放得是学员写作挣了零花钱的稿子,偶尔有大拿同学出书;团队中的老师拿自己的真实文章实实在在讲课;汤老师还为创业摆拍卖货。看着非常有烟火气。
2022年再次回归提高班后,我发现:这么长时间了,讲师团队没怎么变动。这非常难得,说明老师们乐在其中,大家合作愉快。
从头拾起,我也迷茫过,写什么?怎么写?投给谁?能赚钱吗?有意义吗?
迷茫纠结不是办法,于是我就给自己定了个目标:
6月1号起,交12篇作业,用30天上稿樊登读书,就当做个“人生实验”。
实验成功了。
6月15号,苏沫老师将我的一篇影评作业推给公号“不做大妈”,荐稿成功,第一次添加编辑老师;
6月21号-28号,苏沫老师对一篇观点文作业反复提出修改意见,后推荐给樊登读书;
( 苏沫老师帮助我反复修改 , 推荐给樊登读书公众号 )
7月4号,樊登读书确认这周上稿。我加了编辑老师们的微信,收到鼓励,后来又收到书稿的约稿。
(收到樊登读书编辑老师的约稿)
一个月的时间,我从迷茫到走出第一步并逐渐建立起信心,在此将这些经验总结下来,送给刚起步的我们,希望大家一起走得更远。
01
心态:把自己真正地“扔出去”
让自己“真正参与”写作这件事,是我迈出的第一步。
2019年基础班那会,我和很多学员一样,进入群后直接“消息免打扰”,从不讲话,彷佛写作这件事只和我自己有关,和老师的视频有一点关系,其他的跟我无关。
这样的我最终没能走得更远。
这次我决定认真参与,给自己定了三件简单的事:
1、 在群里和别人讲话,随便讲什么
2、 找几个同学互动,关注大家的进步
3、 去樊登读书下面评论、点赞
( 我在樊登读书下面的留言 , 有的没被精选 , 有的甚至只有 1 句话 )
要让写作这件事真实地发生,就要和相关的人、事产生真实的链接。
正如加缪说的:像扔骰子一样,把自己投入真实的世界里。
这一次的投入,让我第一次在社群中感受到强大的力量:
有小伙伴会在你失意时,安慰鼓励你;有大神同学会在你零行动时,扔出大号上稿激励你;有小可爱会在你的文章没人看时,对你说“写得真好”。
我清楚记得坚持到6月15号那天,半个月什么消息都没收到,内心充满了怀疑,心想:实验是不是要失败了。
为平复心情,我打开电脑,继续开始写写写,这时收到了苏沫老师的荐稿*
“扔出去”之后收到的这种真实世界的持续反馈,让我们能不断迈出下一步。
在此真诚地感谢52期提高班的苏沫老师、班长和同学们,正因为大家,我们班的写作氛围真的太好了。
神奇的是,这次收到的书稿约稿,正是我之前在樊登读书评论过的相关文章。我想这也是一种来自过去的回声吧。
02
方法:设计行动,小步子持续前进
刚开始,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为了能不断地写,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
每隔2天,在自己公号上发布一篇名人名言。作业可以不交,这个必须得写。
群内第一天自我介绍,我就将这件事广而告之,心想觉不能日后犯懒,自己把自己说出的话吃了。
事实证明,这招一举多得:
一、 名人名言的收集,开拓写作的思路。很多名言都是精华,一两句就足以写一篇文章。
二、 我的评论部分大道理太多,名言帮我把评论提高了一个“档次”;
三、 很多名言都是金句句式,换一下词汇,就能练习金句改写;
四、 搜集名言的过程中,看到一些名人小故事,成为文章素材;
五、 有小伙伴说“有用、收藏了”,能帮助到别人这种感觉太快乐了;
六、 开通了七八年的公众号终于不是一块荒地了!
七、 通过分析浏览量,我开始慢慢摸到互联网和新媒体文的脉搏了。
30天,我持续在公号“千羽的书房”,发布了14篇名言文章,总字数2万多字,和上交的作业字数差不多。
( 我发布在自己公众号“千羽的书房”上的名言文章 )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针对性练习的重要性:
当老师点评我偏题的时候,我就练习围绕着主题词说话,怕重复就去搜同义词;
当老师点评我的素材不够丰满时,我就在公号练习怎么把一个故事讲得引人入胜;
当老师点评说我的引入不符合新媒体文语境时,我就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有意识地去写时下大家关注的话题。
总之,就是围绕目标,攻克各个通向目标的路径。
当攻破所有的路径,目标也就在眼前了。
03
沟通:积极主动,100%自我负责
进入一个平台、社群,只有积极主动沟通,才能真正获取有用的信息。
一直记得自己在2期书评影评人物稿基础班的一个故事:
我自己默默地定了“怀慈读书会”这个平台作为目标,默默地憋了半个多月完成一篇书评,默默地提交给苏沫老师,结果苏沫老师微信主动联系我说:
“亲爱的,怀慈最近不太接收新作者的作品了!”
很多人都喜欢“默默努力最后来个王炸”这种爽感,但是,这个故事让我明白:
主动沟通、获取重要信息这件事,是自己的责任,你必须100%地承担这个责任。
对于任何疑问,第一时间直接、大胆地去问别人,问最有可能明白的那个人。
哪怕它就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我们也许会得到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
6月份52期提高班结束的时候,我最遗憾的就是:苏沫老师月中时,在群里发了樊登读书的选题表,说有好的选题可以填好了直接找她沟通。这么长的时间,我只填了一次、沟通了一次。
不仅仅是老师,我们52期点评提高班内真的有很多大神同学,她们坚持写作多年,或者每个月连续上稿大号,有很多关于选题、时间管理、编辑沟通方面的经验,只要你主动问,她们就很乐意向你分享经验。
社群中的每位老师、同学,她们的的经验是一座座宝矿,大家要抡起锤子、勇敢地去挖呀!
04
尝试:一切可以发现自身优势的机会、方法
写作,就是要一次次拆掉自己思维的墙。
原来不爱写观点文,觉得就是讲大道理。但是最近尝试了各种文体,发现自己写观点文很顺手,写不出来的地方就是自己“没观点”、没想透的地方,写观点文让我整个人更通透了;
原来觉得自己适合写书评,因为爱看书;但是尝试了几次发现自己写书评很费劲,不知道为什么,而且写完之后整个人都不想再看书了;
原来“看不上”热点文,觉得跟着流量跑就是在割韭菜。但现在觉得“把目光投向现实”是一件很棒的事情,能帮助读者解决困惑。
现在,我不再决定自己写什么了,而是观察,去写几篇试试。观察自己,就会有答案了。
人,只有一次次的尝试,才能真实地发掘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优势。
即使是“冥冥中觉得自己有写作天分”,也还是要切实地去尝试、追问“写什么”“怎么写”“如何平衡写作与赚钱”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生活是摆在面前的一些列盲盒,想拆到最喜欢的,只有一种方法:立马去拆、不停去拆。
结束6月份的提高班训练之后,我又将自己扔进了心理学的学习之中,同班过的小伙伴们,有的继续去下一个提升班,有的去学习自己做账号,有的去学声音变现。
但我们知道,写作已经是我们的一部分。
在群里时,我问了苏沫老师一个小白新手都会有的疑问:
“老师,凭写作能月入过万吗?”
苏沫老师说:“我不知道别人能不能,但是我做到了。”
所有的经验,都是别人的;只有自己行动得到答案,才是自己的。
写作,或者人生,都由你自己定的目标、每日坚持走的步数、思考的频率、尝试的次数决定。
愿我们都能不设限,不停尝试,不断扩大搜索范围。
作者介绍
千羽,读书不觉,春夜已深;四时佳兴,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