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一篇短短百余字的连篇短文都算不上的评论,在网络舆论掀起了滔天巨浪,时至今日仍旧风波未息。
在今日头条第一时间推送时我点开看了看,个人感觉,这无非就是个人情绪的宣泄,所以就不再关心此类话题。但鉴于头条的算法和推算机制,你一旦点开了一次某类话题,那么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算你不断的点击不感兴趣也没有用,此类话题就像阴魂不散的鬼魂一样时不时的出现在你的页面。
这次又出现了,所以也就说说这个话题。
不可描述的灾害持续三年,再加上管控方面出现的疏漏,已经严重影响到绝大多数家庭和个人的经济状况,而对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影响更是至为严重。
举个例子。
一个是年入三千万的人,因为不可描述的灾害影响导致个人年收入降低到一千万,另一个是年收入五万元,因为不可描述的灾害影响导致个人年收入降低到两万元,请问,哪一位受到的影响更大?当然是年收入五万元的人。
年收入三千万的人收入降低到一千万,丝毫不会影响或者较小的影响了其生活的品质;而年收入五万元的人收入降低到两万元,这不是影响生活品质的问题,这是这个人身后的家庭还能不能继续存活的问题。
北极鲶鱼言论
特别是在当前这个社会救济体系尚未健全的大背景下,这个人和其身后的家庭怎样存活下去是个大问题。再加上不可描述的灾害期间,以“许姑娘”、“周公子”和“北极鲶鱼”为代表的体制内或者二代三代们对公众群体的赤裸裸的挑衅,特别是“许姑娘”和“北极鲶鱼”的问题,迟迟得不到正面回应和彻底解决,给公众造成了和以往不同的巨大心理反差,不信任感自然产生。
那么,建立在不信任的基础上的个人和群体,同时面临能否活下去的遭遇而且得不到有效救治的情况下,个人有点情绪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这也是本次的情绪宣泄能引起巨大共鸣的根本原因。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个人情绪的宣泄是需要被鼓励的。当个人情绪宣泄出来,如果引起社会面的巨大共鸣,社会治理阶层才能真正知道治理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那些问题是需要及时拿出措施来及时解决,以化解个人和群体的情绪,以求得社会治理的稳定。
在本次个人和群体的情绪宣泄中,我们很欣喜的看到了社会治理阶层没有公开出面对这样的情绪宣泄围追堵截,更没有出面对这样的情绪宣泄上纲上线的“戴帽子、打板子”。
这说明,我们的社会治理阶层已经认识到这次情绪宣泄背后所隐藏的问题背景,正在不声不响的解决这个导致情绪宣泄的隐藏问题。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个人或者群体的情绪宣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且那只是一种情绪宣泄,是通过宣泄情绪以引起社会治理阶层的注意,以便及时解决问题,并不代表社会的正式分裂。
但因本次的情绪宣泄,引起了巨大的共鸣,参与讨论的群体数量极大。数量极大的人群意味着极大的流量,极大的流量意味着极大的经济利益,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标的营销号们怎么可能放过这么大的热点?
于是,他们一番精心思考、乔装打扮,就粉墨登场了,让一场情绪宣泄的余波一波又一波的翻腾,在他们精心策划的话题下面,矛盾成几何指数的放大。
他们所谓的精心思考,首先思考的是站位问题,也就是站在哪一边参与这个话题。为了保证自己参与其中而不被销号,他们乔装打扮后披上了爱国的外衣,选择了对这个情绪宣泄的批驳。
第二个思考,是就事论事的对这个情绪宣泄的观点是有理有据的批驳,还是放大矛盾、上纲上线的进行批驳。基于对流量的考虑,他们选择了上纲上线,把一次正常的情绪宣泄指责外境外敌对势力的攻击,以激起更大的矛盾。
最后的结果是,在营销号们的操弄之下,营销号们赚了钱,但一场正常的社会治理过程的情绪宣泄被放大和固定成社会阶层的对抗,
征途观史个人主页截图
以一个经过认证为“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的ID叫@征途观史 的营销号为案例,我们来看看这些营销号是怎么操弄这个话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