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成都未来科技城的天府绛溪实验室,实验室载体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拥有全方位服务保障,确保了实验室有序发展。在前沿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们聚集精力,深入科技创新领域,推动原创性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进程。随后来到宽敞明亮的展示厅,陈列的展板及模型让大家进一步深入了解实验室,这里是实验室对外展示、对外交流的可视窗口,随着参观调研团队的接踵而至,实验室正在逐步拓展“朋友圈”。
作为天府实验室的四个方向实验室之一,天府绛溪实验室由成都高新区与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共建,聚焦电磁空间和泛在互联前沿方向,旨在构建上下连接、内部交叉的“理论-材料-器件-系统-应用”完整技术链,聚力开展原创性、引领性、前瞻性科技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
时间回到一年前,2022年11月23日,天府绛溪实验室正式揭牌运行。一年来,实验室有哪些新发展?近日,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走进成都未来科技城,看天府绛溪实验室如何持续发力、不断增添成果,向高质量建设发展迈出有力步伐。
加速引入高能级科创团队
四个研究中心先后入驻
“我们着力关键技术攻关,引领云边端智能和算力协同创新,将在智能协同计算方面形成持续引领能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天府绛溪实验室先进计算前沿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爱国这样介绍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
伴随着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当前未来产业已经成为各地发力经济、谋划长远的重头戏。先进计算前沿研究中心正是瞄准了这一方向。
据介绍,先进计算前沿研究中心是首个入驻天府绛溪实验室的前沿研究中心,是智能协同计算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方向为泛在智能计算体系,重点研究生成式智能技术,面向协同的智能算力链技术,以及覆盖云边端的新一代智能算力及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同时,承担智能协同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各阶段建设任务,包括基于创新性成果的工程技术攻关、支撑业务系统开发的应用体系与智能模型服务等。
不仅于此,今年以来,天府绛溪实验室已入驻4个前沿研究中心,正加快构建“打破多学科壁垒、激发跨领域创新”的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
以分布式能源集成前沿研究中心为例,在电磁空间和泛在互联的发展中,能源技术正逐步向高效、充沛、智能的分布式能源技术方向发展。分布式能源技术通过构建以电能源为中心、以多能源为支撑、以智能化为枢纽、以分布式为架构的清洁能源体系,提升能源系统智能化水平和性能指标,支撑未来智能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能源技术研究的最新前沿领域。
为此,分布式能源集成前沿研究中心将瞄准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和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以前沿颠覆性新材料和新工艺技术创新,引领分布式能源进行技术突破、产品开发和工程应用,实现高效、安全、智能、分布式的电能源与动力、结构、信息等系统的一体化集成和快速产业化,为泛在互联信息系统提供充沛、高效和智慧的能源及动力保障。
“依托天府绛溪实验室,分布式能源集成前沿研究中心将有效整合多方资源,攻克新材料批产和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升瞄准1到10的技术成果转化与10到N的产业落地能力,构建分布式能源集成的智能高效创新平台。”天府绛溪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量子互联网前沿研究中心将建设全国一流的量子互联网器件研发平台,构筑量子互联网产业生态,全面促进相关领域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尤其是解决集成量子信息器件等量子信息科技的‘卡脖子’问题。
微波与光子集成前沿研究中心将面向下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重大需求,结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锚定电磁空间,利用微波集成和光子集成架构,构建上下连接、内部交叉的“理论-材料-器件-系统-应用”完整技术链,解决领域内知识产权、关键材料部件等“卡脖子”问题。
汇聚领域顶尖人才和团队
营造鼓励创新的科研生态环境
深入了解这四个研究中心不难发现,它们均有领域内顶尖人才和团队做支撑。
其中,微波与光子集成前沿研究中心引入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交叉学科材料与器件团队,由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院长王志明教授担任中心主任,汇聚一批院士及多位首席科学家,开展中心建设、重大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等工作。
“分布式能源集成前沿研究中心将组建一流创新团队,充分汇聚科研创新、管理运行、产业前瞻等方面综合实力,着力打造先进的材料基因工程平台。”电子科技大学先进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工程前沿杰出青年学者向勇表示。
向勇同时也担任分布式能源集成前沿研究中心主任。中心汇聚一批科研领军人才、技术专家、管理专家、产业专家,新能源和材料基因领域多位院士及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也担纲团队专家智库。同时,还将集中一批分布式能源技术领域中青年技术骨干,引进具备成熟上市公司及大型国企高管经验的管理专家,组建拥有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化丰富经验的产品开发与成果转化团队。
量子互联网前沿研究中心核心团队则来自电子科技大学量子领域高层次科研专家,在科研领域和人才培育方面,受量子信息学家、中国科学院郭光灿院士的指导,发展迅速。此外,该中心还将汇聚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西南技术物理研究院等多所院校、研究所的教授和专家,团队还吸纳了管理专业、产业方向等不同维度的顶尖人才,致力于量子互联网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具备可突破国外量子领域某方向产品技术垄断的科研创新能力及成果转化能力。
“我们团队以一群具有丰富的跨界经验IT老兵为基础,奠定实验室的技术基础,面向未来培养新一代的技术核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希望中心能够在智能协同计算方面形成持续引领能力,远期目标,成长为我国在AI领域的‘贝尔实验室’。”先进计算前沿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天府绛溪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本就阵容强大,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领衔组建,包括21位国内相关领域顶尖专家,其中12位为院士,将为实验室科研活动提供学术指导和决策咨询,并在实验室科技创新、学术评价、学术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以高端创新人才带动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天府绛溪实验室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科研生态环境,充分提升创新效能。
奋力建设前沿研究中心
构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生态
据悉,天府绛溪实验室自2022年11月23日正式揭牌投运以来,坚持一手抓科技创新体系,一手抓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积极推动前沿研究中心建设,着力谋划大装置大平台,为实验室开展前沿和应用研究创造条件;
◇积极探索“实验室 平台公司 创新基金 产业基地”和“前端延伸、后端发力”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为前沿研究成果转化探明道路;
◇积极营造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科研领域的学术生态,不断刷新实验室学术名片,提升实验室知名度与影响力;
◇发布“四海共襄、未来共创”全球电子信息菁才计划,积极推进前沿研究中心“揭榜挂帅”“团队赛马”等招引机制,为实验室发展成为国内综合能力一流的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研究基地和人才高地不懈努力。
“当前,实验室在推动前沿研究中心建设中正不断发力,以高起点、高标准为要求,在运行机制创新、科研项目服务、科研条件保障、学术生态打造等方面,努力为入驻中心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助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天府绛溪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天府绛溪实验室自揭牌投运以来,不断夯实科研之路,加强0-1原创性科技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同时也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加快1-10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孵化,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4月17日起,成都日报推出☞《成都“新”澎湃——科创城市观察》专题报道,在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过程中,从不同维度解读、观察成都之于全国科技创新集群城市中间,如何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6月起,成都日报锦观新闻推出《蓉创大调研·第一季》系列报道;9月,推出《蓉创大调研·第二季》系列报道。11月,科创专班调研组总结提升再出发,深入多个在蓉科研院所、实验室、创新平台,推出《蓉创大调研·第三季》系列报道。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吴怡霏 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王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