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滞育激素(DH)
家蚕的滞育激素也是进入90年代后才完全阐明化学结构的,是由24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肽类激素。
家蚕雌性个体的咽下神经节内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滞育激素(DH)。滞育激素(DH)的靶器官是卵巢。当卵母细胞发育到特定的时期,接受滞育激素(DH)的影响决定其滞育性。滞育激素(DH)通过提高有关酶的活性促进卵色素前体和糖原的积累。当卵产出后,形成卵色素,卵表面状态呈灰黑色。滞育激素能促进蚕卵中的糖原大量转变为山梨醇和甘油,造成不能继续氧化供能的生理状态,使胚胎进入滞育。随着滞育解除,山梨醇和甘油又重新合成糖原,供胚胎发育使用。咽下神经节分泌滞育激素活性也受脑的控制。
二、激素和抗激素在蚕业上的应用
从70年代开始,特别是80年代后的近20年间,随着家蚕内分泌基础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科技工作者已经有目的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蚕业生产实践中,并且逐步地建立了一些实用化技术体系,为古老的蚕业生产带来了越来越广阔的诱人前景。
1、植源性蜕皮激素的应用
不但在昆虫和甲壳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着蜕皮激素(MH),而且从多种植物中也发现了具蜕皮激素活性的固醇类化合物,后者称为植源性蜕皮激素(MH),已被分离鉴定的植源性蜕皮激素(MH)达60多种,为蚕业上应用创造了条件。
70年代建立了用植源性蜕皮激素作为催熟剂(上簇整齐剂)的实用化技术,即在5龄中、后期给家蚕添食蜕皮激素,促进蚕儿成熟,不但可避免因蚕病蔓延或缺桑叶引起的损失,而且可达到上簇整齐的目的。
在5龄中、后期添食蜕皮激素,特别是添食高剂量蜕皮激素,造成龄期大大缩短,使全茧量和茧层量有所下降。这一结果导致了“MH不能增丝的错觉”,妨碍了它在蚕业上的进一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