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保幼激素类似物的应用(JHA)
保幼激素的应用,延长了幼虫期,增加了用桑用工。据报道,让4龄蚕起蚕饥饿24小时,再用保幼激素处理,可100%诱导出超龄幼虫(6龄蚕),最后吐丝结茧,全茧量比对照提高30%~40%,但茧层量未提高;在4龄用大剂量保幼激素处理,诱导出超龄永久幼虫,再于6龄后期注射蜕皮激素使之吐丝结茧,结果获得巨型茧。※友情提示:滥用保幼激素风险很高,容易造成蚕不吐丝结茧,请勿随意尝试。
3、抗激素的应用
80年代以来,抗激素类物质在蚕业上的应用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三眠蚕的诱导。
大量试验表明,在家蚕3龄或4龄应用咪唑类抗激素等,均能引起早熟变态,成功地诱导出3眠蚕,结成小型茧,能缫制细纤度茧丝,为生产复合丝和超薄型织物开辟了途径。以这种茧丝制成的包蕊丝、真丝绡、电力纺等蟾皮也已开发出来,为纺织业、医疗业及宇航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把这一研究成果应用到种茧育上,即将诱导的三眠蚕作为原蚕,制得三眠杂交种,与四眠蚕杂交种进行比较试验,其成绩基本相同。这就是说,可以用三眠原蚕代替四眠蚕制种,从而能节省制种劳动力和桑叶,大大提高蚕种生产的经济效益。
三、家蚕内分泌失调对蚕业生产上的影响
家蚕的生长发育、蜕皮、变态受体内激素的调控,尤其受蜕皮激素(MH)和保幼激素(JH)的直接控制。由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JH)具有保持幼虫形态、阻止成虫发育的作用,而由前胸腺分泌的蜕皮激素(MH)则能刺激新皮合成、旧皮蜕下,蜕皮的性质(幼虫蜕皮或变态蜕皮)则取决于血淋巴中蜕皮激素(MH)和保幼激素(JH)的相对浓度。构成蚕体的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血淋巴中这两类激素相对浓度的支配。然而,咽侧体和前胸腺的分泌活动,又受到脑激素的控制。
家蚕对环境中异常的、不良的胁迫因素引起的非特异性、生理性紧张的反应,会使家蚕的内激素分泌系统失调,具体表现为厌食、拒食,精神抑郁、体表发黄、采食量下降、神经状态、呼吸困难、行为呆滞或狂躁不安等现象,其结果严重影响蚕的生长发育,体质较差,大小蚕情况严重,眠不整齐,眠起不一致,蚕的抗病能力下降。养蚕农户出现的不吐丝结茧蚕,大部分可以看到绢丝腺异常,以及不吐丝结茧中包括脓病蚕、微量农药中毒蚕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物理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线、震荡、噪音、过堂风等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蚕室内缺氧、工业废气、农药以及蚕座污染等因素;
【生物因素】:蚕座密度、桑叶污染、病原、寄生虫等敌害;
【人为因素】:日常护理不当、除沙操作不当、小蚕共育发蚕装车、运输、卸车过程、蚕农接收蚕后蚕室的环境与小蚕共育户环境的差异等。
四、预防措施
(1)严格消毒,消灭病源,切断传染途径。消灭病源是防治蚕病的根本措施,采用蚕房专用消毒液“蚕康消毒液”对蚕房、蚕座、蚕具以及养蚕中的桑叶消毒。传承多年的漂白粉、强氯精(三氯异氰尿酸)、消*净、消特灵、福尔马林等消毒液,有毒、刺激性气味强,多数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会对蚕的内分泌系统造成影响,并对养蚕工作人员造成身体健康上的伤害,会刺激口、鼻与呼吸道黏膜组织,轻则疼痛咳嗽,重则呼吸道发炎,甚至肺水肿,长期吸入还具有致癌的可能。
(2)添食“蚕保姆”,可以有效消除家蚕对不良因素产生的内分泌失调现象。
【适应症状】用于预防蚕厌食、拒食,对高温、低温、强光、噪音、潮湿、震荡、缺氧、环境变迁等造成的精神抑郁、体表发黄,采食量下降、神经症状、呼吸困难等效果显著;使用后,蚕眠整齐,眠起一致,蚕体强壮,对病毒和细菌的抵抗力显著增强,结茧白,茧个大,能大量减少蚕上簇后不吐丝结茧的现象。
【主要功能】具有辛温解表,疏风驱湿,扶正祛邪,清热解暑,可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对病毒和细菌入侵的抵抗力,能消除蚕临床症状,具有补不留邪,表不份正的特点。 能大量减少脓病、细菌病(黑胸败血病) 、僵病、微粒子病的发生,能有效防止家蚕因某些微量农药中毒而不吐丝结茧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