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国庆中秋是同一天吗,1963年国庆节和中秋节是同一天吗

首页 > 日历 > 作者:YD1662023-04-30 18:51:56

追悼会结束后,邓颖超带着众人来到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取周总理的骨灰,默哀几许她捧着周总理的骨灰盒离开了人民大会堂。

一行人的目的地是北京通县机场,一路上遇到了无数送行的群众,到达机场以后,一架安-2型飞机早已等候在那里。

出发以前,邓颖超等人商量好将骨灰洒在哪里。一部分骨灰撒在北京上空,一部分骨灰撒向密云水库,剩下的骨灰撒向海河以及黄河入海口。

这些地方有山、有水,可飘向长城外、可通向大海里。这样一来就算周总理已经离去,他的足迹与精神仍旧可以传遍华夏大地。

从起飞到返回,历时四个小时,中间没有停留,除了提前知情的人员,撒骨灰的过程中没有惊动任何人也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严格按照周总理的嘱托,一切从简、不搞任何特殊化。

能够完成周总理的嘱托,邓颖超非常满足,对赵祎说:“我为恩来同志做了一件大事。他活着的时候对我说,他做这件事把握不大,今天做了,他也应该得到安慰。我们也都为这件事高兴。我死后,骨灰也要撒掉,由我所在的党支部负责,能不能叫我革这场命,还要靠你们去做。”

邓颖超回到西花厅,开始着手处理周总理的遗物。

1974年国庆中秋是同一天吗,1963年国庆节和中秋节是同一天吗(13)

从建国到病逝,周总理当了26年的国务院总理,“清正廉明”四个字贯穿始终。

周总理的遗物很少,值钱的东西更少,最多的就是书籍和旧衣物。

秘书张树迎和卫士高振普对遗物处理工作进行分工,将西花厅的工作人员分成了两波,一波负责处理周总理的书籍,一波负责处理周总理的衣物日用品。

处理之后的文件书籍分别送给了秘书局和图书馆等单位,衣物等物品则按照邓颖超的指示能用的分掉,贴身的烧掉。

张树迎向邓颖超提议将周总理的贴身衣物烧掉,其余的挑选几件留在西花厅作纪念,她不同意:“衣服有什么好纪念的?恩来在世的时候,我们就约定,死后不要为自己搞什么纪念馆之类的东西。”

1974年国庆中秋是同一天吗,1963年国庆节和中秋节是同一天吗(14)

在周总理及邓颖超的眼中,自己身份与常人无异,只不过有幸得人民信任所以责任更重大一些罢了。建造纪念碑、修建纪念馆劳民伤财又高调浮夸,不适合自己,也不符合周总理不搞特殊化的初衷。

最后在工作人员的坚持下,邓颖超同意留下了几套衣物,如今这些衣物大多被各地周总理纪念地收藏了去,还有小部分留在了地方博物馆。

对于周总理遗物的处理上,邓颖超严格得近乎冷酷,让很多人误以为周总理的东西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但实际上,邓颖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周总理,为了实现周总理不搞特殊化的遗嘱,更为了实现周总理一清如水的品质追求。

1992年7月11日清晨,邓颖超与世长辞。遵循二人的遗训,邓颖超的葬礼同样简朴,火化后的骨灰装在周总理用过的骨灰盒中。

当年,周总理自知要走在邓颖超的前面,自己的身后事尽可以交给妻子来妥善处理,可是两人没有孩子,等以后妻子离开,必定要有一个稳妥的人来执行他们的遗志。

反复思考斟酌,周总理将这一重任交到了赵祎手上。

1974年国庆中秋是同一天吗,1963年国庆节和中秋节是同一天吗(15)

邓颖超与赵炜

为了保证遗愿的施行,周总理先后两次约见赵炜,得到赵炜的承诺以后才放下心来。

以周总理的身份地位和对国家的贡献,不管他想要做什么、提出多少要求都不过分,中央及人民会无条件的答应。可他偏偏不愿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搞特殊化,什么事情都按照最规范的方式进行,哪怕被中央拒绝,也在所不惜。

按照邓颖超同志生前的意愿,西花厅的工作人员向当初送走周总理一样,庄严的将邓颖超的骨灰也撒到了海河之中。

“鞠躬尽瘁”四个字,是周总理一生的最佳形容,他不重视虚名,不看重利益,只把为人民服务当做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他将生命贡献给了最热爱的国家,而他的精神与品质,必定流传祖国陆上海外,传承千秋万代。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